从上海迁来苏州已近八年,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我和我的先生于八年前定居于苏州玲珑湾社区,我们用八年的时间见证了园区和社区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居委会干部和邻里对我们一点一滴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个友爱和谐的大家庭里,到处洋溢着春天般的温馨和暖意。我们因为缘分相聚,更因为珍惜和感恩相处,我将在此以寥寥数笔,抒写这纸短情长的情意。
年轻的时候我大半时间都供职于一家外资企业,在那里见识了大大小小的事和天南地北的人。退休后,我便和因患有小脑萎缩症而行动不便的先生从上海来到苏州,一转眼八年已经过去,楼下的樱花春去秋来盛开了一拨又一拨,门口的保安更是前赴后继时有时新,只有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等几十年如一日地贴心地守护着我们和我们的社区。曾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回到上海和你的儿子在一起生活呢?”“我和我先生都非常喜欢苏州这个城市”我这样回答,满心欢喜。然而在苏州的这几年,一方面我要照顾家里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丈夫,另一方面我还在唐仲英基金会做着公益慈善事业,甚至有时候很难有所兼顾。很多时候,忙着忙着就累了,累着累着就病了,而每当到了这样艰难的时刻,居委会的干部和邻里总是挺身而出对我照顾有加。如果你不曾来到这里,那么你将有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这里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居民的友爱之心。两个人在家里,多少有些孤寂冷清,而照顾我先生的饮食起居也是极为繁琐的工作,考虑到这个问题,居委会干部和周围热心的邻居们总会抽空来家里坐坐,和我拉拉家常,聊聊琐事,嘘寒问暖。每每看到我先生对他们艰难的从嘴里说出好几个“谢谢”之时,我的心里是既感伤又感动,感伤的是当我们结束拼搏可以安享晚年之时病魔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夺走了我先生的身体自由,感动的是我们身边的社区居委会、邻里和志愿者们,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朋友们对我们的关照。
在这里我尤其要提到的是王丽新女士。近段日子以来,身体状况不佳的我总是拖着羸弱的身体外出奔走于各高校爱心社之间,留下我先生一人在家难以照料,特别是当之前的保姆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而无法前来照顾之时,我便显得更加矛盾。正当此时,王丽新积极地站了出来:“朱阿姨,你放心,你把叔叔交给我,我中午多做一个人的饭给叔叔送过去就可以了呀。一直以来你都在外面做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为您做一点又怎么不行呢?”望着眼前的这位居委会干部,友善的脸庞,坚定的眼神,不甚高的个头,却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她的一句“以后有困难就尽管找我”更是让我感觉十分温暖,颇为感动,谢谢你,谢谢你为我们、为大家所做的一切。
这里不仅有王丽新一个人,还有许多如她一般的人,譬如一楼的台湾赵太太便是一个极为友善之人,每次见到我,她都会十分热情地招呼,对我问长问短,甚至还会邀请我一同分享她家的美食,这让我感到格外地亲切和温暖。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我们不仅互相帮助扶持,还积极投身于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去。年前,我们看新闻时偶然看到关于莲花新村的一家困难户的报道,在核实了有关情况之后,我和以小区主任朱玲玲为首的居委会干部一行人多次去看望了这个拮据的家庭,并给他们带去了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我也会顺便将家里能用的尿不湿等物品带过去给他瘫痪在床的妻子。王丽新也在我们的队伍中,除了赠送物资之外,她还默默地将自己筹备的爱心善款交给了他们,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便离开了......八年以来,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这样友善的人也太多太多,刚调离的毛主任、新上任的朱主任、四楼的邹春燕女士、七楼的于阳先生、隔壁的邵惠娟女士、三楼的唐堂姥姥、六幢的老林师傅等等。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别开生面的美好故事。我深信,在朱玲玲主任和居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天,我们玲珑湾一定会愈发地积极向上,愈发地充满阳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八年的时间让我对此深有体会。这里有超越亲人般的友人,有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社区干部,有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这里到处洋溢着温暖和谐的气息,让人如沐春风!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关心着身边的人和事。于我而言,我也会在公益事业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更加感恩大家、感恩社区、感恩社会,在照顾好家庭的基础上以个人的绵薄之力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和社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存善念、行善事,爱己、爱人!
春天的玲珑湾备受恩宠,到处是一派繁花似锦、春意黯然的景象,社区的老人小孩们就着这春色纵情地嬉戏玩乐,别有一番生气。而这里传递给我的每一份暖意,我将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我深深地爱着这第二故乡——苏州玲珑湾。
鐧芥椋庣棁鐘?鍖椾含鍖婚櫌鐪嬬櫧鐧滈澶氬皯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