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中山中学被合并到北陵的东北实验学校。学校后来改名叫辽宁省实验中学,跟中山母校有着“血亲”关系,但我始终认为中山中学是最好的中学。
直到年8月15日,这所被海内外校友念念不忘的“国立一号”中学,才在郭峰、李涛等校友关怀和争取下,在其原校址——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13号复校。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这是史学巨擘陈寅恪流亡滇南蒙自时发出的悲音。“清华诗人”郝泠若却在《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校歌》中说“唯楚有士虽三户兮秦以亡”,与之相比,虽悲壮却怀必胜之信念。甚幸,陈寅恪没有一语成谶,而郝泠若的诗作却成了历史的最好注脚。
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年3月26日创办于北平,后辗转南下,流亡苏、湘、桂、黔、蜀数省,在战火硝烟中弦歌不辍,终在四川威远静宁寺度过了相对安定的近八年读书生活。
年8月至10月,东北流亡少年们等来了回家的时刻。“我来自北兮,回北方”,12年魂牵梦绕的向往,一路歌唱的渴望,返乡复土的诺言,在这一时刻成为可触摸的现实。
我来自北兮,终回北方。
年12月底,他们陆续抵达沈阳。
浩荡北归路一路穿越解放区,却差点死于国民党军队枪下;一路归心似箭、水陆兼程,却因内战走了两个半月。
创校人之一董文琦当时主政沈阳,觅得一处校址,等着东北中山中学师生们回家。那里曾是日本人创办的南满中学堂的校址。年8月,萧向阳等30人先行北归,“带头大哥”是郭浩。
年7月3日,我们在南京拜访了郭浩的遗孀、90岁的吴斌。郭浩是原中山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于年去世。吴老给我们讲了郭浩走陆路穿越解放区的北归见闻:
郭浩他们坐车到宝鸡、华阴后,开始徒步穿越解放区。在洪洞县、赵县,他们受到解放区的热情款待;在霍县,太岳军区副司令孙定国专程看望了他们,并和郭浩单独谈话。孙定国说:“你们什么时候愿意来解放区上学,或参加革命工作,我们都欢迎。”郭浩心里热乎乎的。毕业后,他真的到解放区上了华北联合大学。
出解放区,他们在汾河峡谷中列队行走。突然,响起一串机关枪扫射的声音。子弹在离他们脚边数寸的地方崩起一片尘土。“趴下!”大家一齐卧倒。阎锡山的队伍向他们开了枪。他们逃到一个村里,郭浩出去找吃的,半夜才回来,鞋也跑丢了一只。他被抓壮丁了!他不断说自己是学生,走出好远才被放回。
这是北归途经山海关时的同学合影,保存者为长沙校友饶弘范(前排右一)
两种遭遇的对比,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回沈阳后,他们组建了进步社团“九·一九社”,便是以年9月19日遭遇枪击的时间命名的。
大部队在年10月10日启程。师生出三峡到上海,从海路至塘沽,再走陆路回沈。年7月7日,在长沙,校友饶弘范向我们讲述了途中见闻:
我们在重庆搭轮船出川,在三峡的窄险航道遇上美国登陆舰,他们正运送打内战的国民党兵和军火物资,在江上横冲直撞。在宜昌候船,却被告知“现在保军运,载客船极少,十天半月内走不走得成还不好说”,结果等了一个月……
直觉告诉我们内战会越打越大。
在天津塘沽港,准备搭北宁线火车出关,却看到了美国大兵挽着染黄头发的“吉普女郎”,醉醺醺,招摇过市……
这是蜗牛式的迁校。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如果没有内战,十天半月应该可以到达。我们却走走停停,花了两个半月时间,到年底才抵达沈阳。
火种撒四方外省学生各回本省,川籍生却在青木关写就了一篇“中山传奇”,成为母校的骄傲。
抗战胜利了,国立中学收容沦陷区和战区流亡失学青年的使命已经完成。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外省的同学都各回本省就读。
东北中山中学有三类学生:东北学生、外省学生(以湖北居多)和四川本地学生。
沈阳校址门前
在静宁寺考仙院的满天繁星下,高叔眉曾立下志向:学航空工程或造船,高中毕业后考交大。他是以湖北“保育生”身份考入东北中山中学的。“保育生”是指在战乱中失去亲人、在保育院长大的孩子们。他不得不回湖北就读。东北中山中学的30余名“保育生”回湖北了。而高叔眉被分到湖北一所中学念高三,那里数学只教授代数和三角,而没有解析几何课。所以,他放弃了“静宁寺的梦想”,选报了文科,后来考上中央大学外语系俄文组,后来从事翻译工作,为中央编译局译审。
北归临近,四川籍学生越来越煎熬。在自贡,校友李远文告诉我们,他想到自贡的蜀光中学,可蜀光中学不收他,因为东北中山中学生“爱闹学潮”名声在外。后来听说青木关中学招流亡中学的四川籍学生,并保留公费待遇,他欣喜地去了。那里已有余名原东北中山中学的学生,他有种回家的感觉。而高职班学生在校长王天民斡旋下转入重庆中央工校。也有极少数非东北籍学生随校北归,如川籍生丁尔陞,如今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
男生宿舍
李远文说:“在中山时,我寡言少语,到青木关后,成了积极分子,越来越自信,把中山办壁报的传统带到这里。我们中山的学生在青木关很活跃,小有名气。”校友刘恩让回忆说,东北中山中学学生在青木关中学搞的“静宁社”社团影响很大。“‘静宁社’深受师生欢迎。年1月,‘静宁社’公演了抗日话剧《草木皆兵》,15名演员中有11人是东北中山中学的学生。后来又公演英语话剧《RobinHood》,译成中文叫《罗宾汉》,演出后,师生异口同声称赞中山学生的英语水平高。成都校友芶池中还获得过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消失了48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散的“中山”一份骨血被留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年,她在沈阳原校址复校。
原奉天一中
东北中山中学现照
年3月,东北中山中学在沈阳复课。
此时中国大地风云变幻,这所“国立一号”中学也不得不被历史裹挟着,艰难前行。85岁的高清宝只在东北中山中学读书三个月,可这却成为他一生荣耀。年6月4日,我们在沈阳造币厂附近找到他的家。尽管患上小脑萎缩的病,他还是艰难地挪到门前迎接我们。他的老伴赵素英说,老头记忆力严重衰退,有时都不认得自己的儿女们,但他对过去的事记得很清楚。
提起东北中山中学,老人打开了记忆闸门:
东北中山中学在沈阳的校门
年夏,东北中山中学先于沈阳其他中学开始招生,我以第64名的成绩考进东北中山中学高中部。考上这个学校,很不容易。年秋的一天,学校突然宣布马上内迁北平,叫学生志愿报名。爸爸说:“兵荒马乱,千万不要离开沈阳……”我跑到学校申明“我不参加内迁”。我留在了沈阳,不久沈阳解放了。东北中山中学被合并到北陵的东北实验学校。当时需要考试,我顺利过关,和一些同学来到这所学校,从这里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后来改名叫辽宁省实验中学,跟中山母校有着“血亲”关系,但我始终认为中山中学是最好的中学。
中山老照片
据东北中山中学校史记载:沈阳解放后,学校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接收,并将学校(含图书、仪器设备等)迁至北陵,与几所临时学校合并,成立东北实验学校,年改名为辽宁省实验中学。在一些校友回忆中,生物老师王虚中、体育老师唐景厚后来成为省实验中学的老师。
内迁北平的师生经历更为曲折。年3月,东北中山中学在北平就地解散,很多老师留在北平,还有一些去了台湾。其中数百名自愿回东北的学生被送到黑龙江北安集中学习,在当地成为一股重要的建设力量。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结束了15年的光荣历史。
直到年8月15日,这所被海内外校友念念不忘的“国立一号”中学,才在郭峰、李涛等校友关怀和争取下,在其原校址——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13号复校。
沈阳日报、沈阳网年度策划
东北中山-
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十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本策划正在推进中,详细报道敬请点滴状白癜风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