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五)

基础医学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

生物化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考试大纲的要求详尽而繁琐,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章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围绕重点生化反应记忆其原料、催化酶、产物等细节,注意结合历年考题进行考点覆盖。

一、神经系统的功能

1.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的传递

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导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的Ca2+进入末梢轴浆内,触发突触囊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后发放、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3)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纤维在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受体(M受体)、烟碱受体(N受体)。

烟碱样作用主要为完成自主神经节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毒蕈贱样租用主要是缠身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官的生理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肾上腺素能纤维: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分为α受体、β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既有兴奋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

2.神经反射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防御、食物、性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而建立起来的。

(3)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负反馈,多见,维持机体功能稳态。正反馈,促使生理功能达到最大效应,如排尿反射、凝血等。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感觉的投射系统

(2)内脏痛与牵涉痛

内脏痛指内脏器官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特征包括定位不明确、发生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

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4.脑电活动

α波出现于成年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β波是新皮层紧张活动状态的标志,θ波是成年人困倦时的脑电表现,δ波出现于成年人入睡、极度疲倦或麻醉时。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1)骨骼肌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

(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

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注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3)小脑的主要功能

前庭小脑调节身体姿势平衡,如晕车、晕船、意向性眼震颤;脊髓小脑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也调节肌紧张,如意向性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皮层小脑与运动的策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

(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与运动调节有关的基底神经节结构主要是纹状体,包括尾核壳核和苍白球。

神经通路包括纹状体-大脑皮层回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系统。

损害时表现为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综合征(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或运动过多而及进展不全综合征(亨廷顿病和手足徐动等)。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期的双重支配、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2)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可完场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勃起反射等,但这些反射平时受高级中枢控制。

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经能初步完成,因此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所调节的内脏活动通常较为复杂。

7.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人类大脑皮层存在语言中枢,并在左侧皮层占优势;运动失语症、失写症、感觉失语症、失读症。

(2)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等的,在主要使用右手的成年人,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这种现象称为一侧优势。

二、内分泌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1)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依靠垂体门脉系统实现。

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向下投射到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

(2)下丘脑调节肽

共九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催乳素抑制因子(PI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促黑激素抑制因子(MIF)。

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有七种:促建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黑激素(MSH)。

神经垂体激素有两种: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

(2)生长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生长激素的生物作用包括促进生长和促进代谢,其分泌受下丘脑GHRH和GHIH的双重调节、自身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受睡眠的影响、受代谢因素的影响等。

3.甲状腺激素

(1)生物作用

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效应。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生理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均有促进作用,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则对分解代谢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促进脑与骨的发育与生长。

影响各器官系统功能。

(2)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自主神经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免疫系统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

(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主要受血钙水平的调节,生物作用有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促进骨Ca2+入血,促进肾小管近端小管对Ca2+重吸收,抑制近端小管管对磷重吸收。

(2)降钙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降钙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水平调节,生物作用有降低血钙和血磷,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其排出量。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生物作用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异生、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骨骼及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

对水盐代谢影响包括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增加肾小球滤过。

对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广泛。

在应激反应中起作用。

(2)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系统、应激性调节、轴系的反馈调节。

6.胰岛素

(1)生物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导致血糖降低;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储存,抑制脂肪分解;在各个环节上促进蛋白质合成。

与生长激素协同促进生长。

(2)分泌调节

血糖的负反馈作用,葡萄胎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促进作用,精氨酸、赖氨酸是作用最强的氨基酸;激素的作用及神经调节。

三、生殖

1.男性生殖

(1)睾酮的生理作用

影响胚胎分化,维持生精作用,促使附属性器官发育,促进及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正常性欲,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

(2)睾酮的分泌调节

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睾丸内局部调节。

2.女性生殖

(1)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和性欲的产生;对蛋白质、脂肪、骨和水盐代谢都有影响;孕激素可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及升高女性基础体温。

(2)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激素调节

卵泡期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处于低水平,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浓度达到顶峰,此时LH出现峰值;

LH峰看促排卵;

黄体期黄体细胞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形成雌激素第二次高峰和孕激素高峰;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萎缩后血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形成月经。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掌上题库」App。

执考助手

「每天看







































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能治好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6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