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高血压称为“肝阳上亢”。表在肝,根在肾。简单地说,就是由于肾精亏虚造成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引起了血压的波动。中国有句古话叫“肾病生,则百病生”,也充分验证了肾乃人体先天之本。首先,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我们叫:肝肾同源,也叫精血同源。五行中肾属水,肝属木,肝木需得肾水滋养,若肾精亏虚,无法化生肝阴,就会出现肝阳上亢,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轻则头晕、头痛、烦躁、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随着高血压病史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胸闷、憋气、心绞痛、血糖升高、心梗、脑梗等。
肾与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医被称为“消渴症”。医学上把糖尿病称为“百病之母”,二年以上的糖尿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是病本身,而是可怕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足等。中医认为消渴症的病因不外有三:一、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二、情志失调或精神刺激,郁怒伤肝,郁久化火,消灼肺胃之阴;三为素体阴亏,又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致肾阴更伤。因此糖尿病须从填补肾精开始入手,方能标本兼治。
肾与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脏病”。心脏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中医统称为“心痹”。所谓“痹”,就是闭阻不通,实际上就是由于肾精亏虚,导致心肾不交所致。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心火赖于肾水的滋润,肾水赖于心火的温煦,从而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若肾水不能抑制心火,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状。严重的就会发生心衰,心梗,甚至是猝死。因此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
为危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肾与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疾病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延展性强;二是游走性强;三是致残率高。简单地说,就是很多患者从颈椎病发展成颈腰综合症,出现腰间盘突出的症状,甚至累及腿部关节。而且疼痛往往是从少数关节,慢慢发展成多个关节的肿胀、痛疼、僵硬,而且类风湿性关节性还会造成关节的变形,最终致残。因此医学界把骨病称为“不死的癌症”。中医讲“肾主骨,生髓,髓以养骨”。肾精亏虚就会造成骨关节行动受限、肿胀、疼痛、僵麻等。肾中精气充盈,骨骼得养。
肾与脑中风脑中风,病在脑,根在肾。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充足,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脑是髓的汇聚,由于脑、髓的生成和营养补充都依赖肾精,所以肾精充足则脑、髓就充盈,人就表现为思维敏捷,耳聪目明、精神饱满、记忆力强。如果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痛、两目昏花、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易醒,严重地出现小脑萎缩、脑梗、脑出血等症。
肾与呼吸系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顺,肾的纳气功能失常,导致肺的宣肃失常所致。肺为贮痰之器,肾为化痰之本,中医讲,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一旦肾不能正常纳气,即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的病象。出现老慢支、慢阻肺、肺纤维化、肺癌等。
肾与泌尿生殖肾,主藏精,司二便,主宰着人类的生殖和繁衍。肾精充足,则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等表现,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若肾阴不足,男子则见遗精滑精或精浊不育,女子月经量少,经期后延,甚至经闭不孕等。
肾与免疫力肾主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是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这里的精指的不止是指男性的精子,同时更大的概念是指人全身的精气,也可以称为元气或免疫力。肾之精气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肾精亏虚,甚至亏损造成正气不足,正气不足造成外邪入侵机体,从而导致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轻者无精打采、腰膝酸软、经常感冒等,严重的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宜开方
补虚证——“温补肾阳与滋阴凉血药材巧配伍”
肾主水,司二便,肾与膀胱相通,又与其相表里,所以要温补肾阳,滋阴凉血止血。
1、温补肾阳:选用鹿茸、巴戟天温补肾阳。一是增强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减少尿液的生成;二是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增强膀胱贮尿、排尿
功能。同时,补肾添精又能增强肾的元气,推动气血的循环。
2、滋阴、凉血、止血:在选用鹿茸、巴戟天等温补肾阳的同时,配用生地来滋阴、凉血、止血,以实现“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另,湿热蕴结下焦,也易于伤及肾阴。所以在补肾时,要实现补阳与滋阴的有机结合。
--
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鏂版柟娉?寰椾簡鐧界櫆椋庤兘娌诲緱濂藉悧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