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寨卡病毒肆虐南美洲各国,广东疾控专家的“本省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的评判应验了——2月9日(大年初二),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经组织专家确诊,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回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老家过年,目前在当地隔离治疗,病情已明显好转。
在南美,寨卡病毒已经造成一个个小脑萎缩的孩子,大家不用紧张,关于这个病例,广东没有接到通知要寻找密接者,暂无疫情信息通报。这个寨卡病毒与当年一度流行的登革热走的是一个套路,预防的方法关键是灭蚊!
首例患者在委内瑞拉已发烧伴头晕头痛
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9日通报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情况。
患者,男,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而委内瑞拉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
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
2月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当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塞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于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2月9日,我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截止2月9日,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引发传播的风险极低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积极指导江西、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江西省和赣州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委要求,继续落实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措施。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部门正在继续开展当地疫情监测和防范工作。
专家提示,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由于寨卡病毒感染和新生儿小头症有间接联系,目前很难预测寨卡病毒将来的走势,出国旅游需注意。
关于“寨卡”
“塞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
年,科学家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生长在杂草丛中的猴子,用于黄热病研究。其中一只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科学家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就命名为“塞卡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3日报告说,自年起,美洲、西太平洋、非洲及亚洲已累计有3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本地传播,度假胜地马尔代夫也在其中。
据世卫最新疫情汇总,在美洲,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张至26个。自年巴西首次报告发现寨卡病毒以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出现疫情。
此外,寨卡病毒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斐济、萨摩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以及非洲佛得角、亚洲马尔代夫出现本地传播。
寨卡有什么症状?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近亲。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也可通过宫内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或者有塞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人类感染称为“寨卡热”。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很可能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在疫情暴发期间,通过人-宿主-人传播。
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表现为斑丘疹、发热、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致胎儿发育异常,婴儿小头症。因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十分相似,均为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地区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初步诊断是基于临床特征、旅游地点和日期、活动。确定诊断必须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目前尚没有可用疫苗。主要是对症治疗,即补充足够液体、退热药、止痛剂、卧床休息。症状一般持续2~7天自行好转,无需住院治疗。病死率低。如果症状加重,应当求医并获得医嘱。
如何预防寨卡?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最爱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盆、瓦、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孳生,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地。对于有疫区旅游史的民众,如出现上述不适必须及时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旅游史,保护自身也保护他人。
当然最好不要去疫区旅游,如果一定要去,则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外出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身体裸露部位要仔细涂抹防蚊水等。居住地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在蚊帐内睡觉。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来源:新华网、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广州参考编辑龙锟
鐧界櫆椋庢偅鑰呰兘鍚︽湇鐢ㄥ鏂规枒铦ラ厞鍝釜鍖婚櫌鐪嬬櫧鐧滈杈冨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