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分享幸福故事、传递幸福力量,幸福故事汇栏目开播以来引发广泛的好评,与幸福故事汇同期开展的“寻找幸福的力量”——首届十大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目前正在投票中,欢迎大家踊跃参与,选出您心中的幸福家庭。
不离不弃,苦尽甘来
今天分享的第一则故事来自王宝云家庭。
年在市中区百佳和谐家庭评选中获得邻里互助家庭。年与现在的丈夫重组家庭,当时家庭特别困难,婆婆瘫痪6年后去世,随后不久,丈夫腿部截肢,连续住院3年,后又生了大病,现在是重度2级残疾人,生病已经有20年,瘫痪12年,自己一个人供两个儿子读书,其中一个是丈夫和前妻的儿子,儿子和姐姐都劝她放弃,但她觉得夫妻就应该在他最需要人的时候相互扶持。她靠做衣服、卖衣服挣钱,自己虽然困难,仍然经常捐款救助更困难的人,并且当媒人帮助组建了多对家庭(很多都是大龄青年,家庭困难的人)。
现在苦尽甘来,大儿子事业有成,做医药销售很有业绩,买了大房子,小儿子在部队发展很好,也很孝顺。她觉得现在生活非常幸福,她说:困难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苦尽甘来收获幸福!
不离不弃,苦尽甘来。王宝云为了幸福所付出的苦痛终于变成了幸福。
书香门第,撑起家庭
年1月,刘桂香同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受传统理念的熏陶,她孝敬老人、爱岗敬业、爱国守法,家庭和谐,积极支持国防事业,用柔弱的身躯经营着一个幸福快乐的家。
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正在部队服役的丈夫,面对丈夫这个破碎的家庭,她产生了一种怜惜之情,就因为他的一句爱的挚言,自己就要承诺撑起这个家……带着对军人的无限爱恋和自己的爱国情怀,她头顶着世俗的偏见和压力,勇敢地走入了这个家庭,没有摆酒设宴举行婚礼。她的到来,为这个家恢复和增添了昔日的活力,老人有了笑容,庭院有了生机。
生活中,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既是家庭的“儿媳妇”又是婆婆心目中的“好女儿”,担当着多种角色。下岗后,为了贴补家用她到处打工,被中石油加油站接纳。平时,她还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和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随着丈夫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城里安了家,刚开始居住条件差空间比较小,为了让奶奶和婆母舒心安心的生活,她和丈夫一起在客厅里打地铺睡觉都毫无怨言,生活开心美滋滋的。
后来奶奶小脑萎缩卧床不起,她和婆母一道照顾老人,从不嫌脏怕累。如今,97岁高龄的奶奶已去世,婆母的身体一天也不如一天,她要像婆母照顾奶奶那样将孝老爱老的家风传承下去。
书香门第,撑起家庭,刘桂香成为了注重教育和孝亲的模范。
自主创业、播撒母爱
赵新的丈夫任孟跃是火车司机,家里的事基本全部由赵新操持,在她的培养下,女儿现在法国留学,硕博连读。她年失业后创办欣欣小饭桌,带领6名下岗失业的姐妹一干就是15年,小饭桌从开始的4个孩子增长到90多个孩子。她视小饭桌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资助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被孩子亲切地称为“赵妈妈”。通过创办小饭桌,带动困难姐妹再就业、帮助改善她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自主创业、播撒母爱,这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对得起赵妈妈的称号。
赡养老人、关爱亲人
下面这则故事来自于许俊家庭。
许俊,今年41岁,现为小学教师;丈夫赵京民,今年43岁,现任中队指导员;女儿赵羽翃,现为高中学生。结婚十八年来,我们工作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体贴、学习上共同进步。即使因为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因家庭变故后外甥女的加入,我们的家庭始终在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大路上健康前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认可。
在赡养双方老人问题上,我们的想法、做法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让老人安享晚年。公公婆婆生活自理时,无怨的承担起他们的一切费用,公公、婆婆病重期间伺候在老人的病床前,使老人安详离去。母亲孤身一人在家,丈夫主动和我商量将母亲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年11月,妹妹因故去世,留下了年仅10岁的女儿无人照料。丈夫对我说:“老人要管,孩子我们同样要管!”我们毫不犹豫地把外甥女接到家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她生活、学习。在一些小事上,女儿也格外让着妹妹,每当看到妹妹不高兴,女儿总是想方设法哄她高兴。时间长了,一百平方中我们特殊的五口之家其乐融融。
家庭和谐,自强不息
下面这则故事来自金卫红家庭。
金卫红一家夫妻平等、互敬互爱、孝敬父母、家庭和谐、幸福美满,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彼此关爱,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特别是在培养、教育患重度听力残疾的女儿身上,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优秀青年画家。
女儿从小到大,获得全国及省市级无数奖状、证书,这些无不承载着一个母亲、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近三十年来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为了培养、教育从10个月开始因药物导致重度听力残疾的女儿,他们放弃了生育二胎指标,为使女儿能像正常健康的孩子一样成长,他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培养孩子与命运抗争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德,帮助女儿从幼儿就开始语言康复训练,教女儿学会了看口型说话的本领,使女儿走出无声的世界,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从小学到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加入山东省女子书画家协会,成为当代掌握多种绘画技艺的实力派年轻画家,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
夫妻平等、互敬互爱,感恩金卫红家庭近三十年来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喜爱读书、热爱艺术
下一则故事来自李卫东家庭。
这是一个喜爱读书、热爱艺术的乡村教师家庭,曾被镇妇联评为“文化好家庭”。家庭藏书多册,各种期刊报纸20多种。不仅家庭成员都坚持阅读,还把藏书与邻居们分享阅读,李卫东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家里去阅读书刊,给他们讲故事,讲法制及读书心得和体会。李卫东擅长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展览并获奖,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并被国家邮政局印刷成带邮资的明信片在全国发行,被编入《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大辞典》,《齐鲁中青年书画家大全》等多部大辞书,两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拔尖人才”。
妻子王春英学会了装裱,成为李卫东的助手。女儿的绘画作品曾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书画大赛一等奖。儿子曾在第五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绘画类全国二等奖。
军人家庭,文明友善
下一则故事来自牟荣家庭。
作为军人家属,一心支持丈夫工作,家里大事小情尽量自己处理,让爱人安心工作,夫妻和睦为家里的老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每位家庭成员积极向上。丈夫陈超工作认真、努力,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父亲牟善来,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各种公益活动、社区组织的各类演出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母亲孙淑玲,身上有着老一辈沂蒙人所具有的勤劳、质朴、善良,正是由于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夫妻二人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安心地工作。
军人家庭,文明友善。
无悔付出,关爱社区
接下来的这则故事来自李鸿华家庭。
自年岳母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冠心病、原工作单位济南市工农制革厂、因病无法正常工作、该厂经济效益不好无法报销医药费等、工资待遇仅为生活费用、在岳母不能自理的情况之下、一直跟着夫妻共同生活、并由我们夫妻照顾老人承担着高额的医疗费等照顾26年直至老人家去世。自从搬到卧龙花园,积极为小区绿化做贡献自费购买石桌石凳、自费购买树木月季花果树等近二百多棵、改造花坛买培土、以上个人花费一万多元改善了环境得到小区居民好评。
无悔付出,关爱社区。李鸿华——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家庭。
赡养老人、无微不至
最后一则故事来自宋玉家庭的自述:
我家住历城区港沟镇西坞东村,家有兄妹六人,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大姐,大哥,二姐,三弟在家务农,二哥四弟在济南工作。母亲年脑干出血瘫痪在床至年去逝在这6年多的时间家里以大哥为主照顾母亲。兄弟姐妹每天安排一人值班,重活男孩干,像洗澡理发洗衣服等女孩干。我们有明确分工,把母亲照顾得非常干净无微不至。我们都在尽全力做到最好。姊妹们非常团结。
我家是普通家庭生活都不富裕,二老在农村无工作无医保,母亲从乳腺癌到脑梗花了很多医药费,父亲虽然是抗美援朝老军人,政府每月发几百元钱生活费可多病缠身远远不够用。这些年姊妹们从经济上付出很多。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从来没有因为拿医药费吵过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现在为了减轻大哥经济负担,我们三个弟弟商量每人每月拿出百元钱给大嫂买抗癌药。
尽管这样我们全家依然充满着正能量互相支持,相互帮助。对生活充满信心。全村乃至全镇一提到我们家都叫好。都夸我们家孩子孝顺,老人有福气。
如果您觉得他们的幸福故事感动到您,就不要吝啬,登录中华大道学堂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