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莱明年发现了青霉素,到年青霉素的大规模商用。抗生素的出现帮人类解决了很多问题,肺结核、炭疽等疾病统统都被消灭了,所以抗生素是人类健康的卫士。但是滥用抗生素的日益严重,我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超级细菌。我们的身体开始越来越不能承受。
抗生素如何摧毁你的免疫系统?
在我们讲解免疫力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常见的病——感冒。 在中医当中,感冒被称为“万病之源”,因为感冒治疗不当,就会演变为多种病症。现在大家感冒发高烧,第一个想法就是退烧,医院里退烧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打针、输液,医院挂三天点滴。挂点滴是中国人用得最多的治疗手段,医院不管什么病,先挂上三天点滴再说。 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买两个气球,一个气球不要吹,一个气球吹起来之后再将气放掉。你会发现,吹过的气球它的皮就会松、薄了。打点滴就是将液体打入静脉中,打点滴最少要打三天,一天两瓶。感冒一般是一年春秋两次,这样静脉反复的收缩、膨胀,多年下来血管壁就薄了,十年、二十年后遇上大事,一着急上火,血脉一冲就破,形成心脑血管疾病。 打点滴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它是西方国家发明的。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国的朋友,可以去问一下,医院治疗一般的感冒发烧有打点滴的吗?为什么外国人发明的东西他们几乎不用?大家知道中国脑瘀血病人最小的年龄是多大吗?只有8个月,这样的小孩我见太多了。大家都知道,一岁以前的小孩感冒发烧不能吃药,医院只能打点滴,在小脑袋上剃光的地方打。孩子这么小的脑袋,点滴瓶都比脑袋还大,这么多的液体往里面打,大家想过后果吗?为什么小孩子会经常脾气暴躁?小的时候如果经常感冒发烧,遇上事一着急、一上火就是脑瘀血。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女性,二、三十岁满脸是褶?你问她们是不是一不舒服就去挂吊瓶?输液是直接进入静脉的,刚输完的时候,毛细血管水分多了,皮肤看起来特别漂亮,可过两天水分被吸收了,皮肤又干了。老是这样充水膨胀,收缩,常年下来皮肤就变得松弛了。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长期输液的后患有多大。有人说,我从来不输液,感冒只吃药。吃药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回感冒了,吃这个牌子的药管用,下回感冒还吃这个牌子就不管用了,要换个另外的牌子,下回再感冒再换。你会发现,很多人换来换去,最后把市面上所有牌子的感冒药都吃遍了。大家可以做一项调查,到马路上去找10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到医院给他们照脑CT,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小脑萎缩。大家是否记得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插播的一段:国家卫生部紧急通知,所有含有PPA成分的药物必须撤下柜台,而当时大部分的感冒药中都含有PPA。大家知道它的潜伏期和副作用是什么吗? PPA的潜伏期是10年,它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小脑萎缩,后期发展下去就是老年痴呆。可怜的是大家天天吃这些药,已经吃了10年了,才发现潜伏的危险启动了。大家想会不会在十年后,有一天国家又告诉你,药物中还含有「APP」的东西不能用,潜伏期又是十年。很多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可怕的,一般人并不理解这些知识。大家认为感冒了,吃药就可以了,白白给药厂当了十年的实验品,还落个后遗症。可悲啊! 大家记得中国人三十年前感冒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吗?不就是家里切一点姜末,加一点红糖一起煮开了喝下去,晚上再做一碗挂面汤吃,盖好被子睡个觉就没有事了。 可现在谁还知道感冒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处理?有人说现在的感冒病毒变异了,你想想,细菌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东西,它都能变异了,人怎么还没有变,那人类是不是该被淘汰了?问题不在病毒身上,是由于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了,只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没有到位,才造成人们对自己的伤害。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套完美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力,它随时都处在绝佳的“攻防”状态,帮助抵抗外来的入侵者。 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建构在肠道中的菌群平衡上,自婴儿出生后摄取初乳开始,肠道中的菌群便逐渐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启动;糟糕的是,如果为了“预防感染”而给予孩子抗生素,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抗生素会把好菌坏菌全都一网打尽,永久性地改变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遭受真菌感染,诱发湿疹、过敏、哮喘等疾病;尤其三岁以下小孩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器官组织尚未发展成熟,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永久伤害。 美国有医师指出,一整个抗生素疗程可能造成有益菌无法修复的损伤,长期下来也会降低人们对疾病与感染的抵抗力,得花费数年时间采用特定营养素和益生菌疗法才能让身体趋于正常;且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大幅增长肥胖、第一型糖尿病、发炎性大肠疾病的发生率。 有益菌除了是防御的卫兵,也是移除体内重金属的帮手,一旦让坏菌占得优势,肠壁出现漏洞,细菌、过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将会使已经削弱的免疫系统责任更为加重。
过去抗生素被吹捧成人类救星,如今却使人们付出罹患各种慢性疾病或癌症的代价。呼吁大家合理使用药物,重建自身免疫系统。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北京中西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