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炯参加战役:年从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六十军特务营,出滇抗日参加台儿庄等战役。后随同部队转战江西、湖南、湖北,年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中原解放战争,大西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汉城以南仁川港。参加了一、二、三、四次四大战役。94岁高龄的杨汝炯老人,是在丽江为数不多的抗战历史的最后见证人。立秋时节,在绵绵秋雨中,我们来到玉龙县白沙镇向阳村,寻访这位抗战老兵当年的足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230.html
走过弯曲的村间小道后,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体格瘦弱的杨汝炯坐在堂屋前的厦子一侧,穿着一套军装,虽然略显陈旧,却是干净整洁。
在一旁的女儿杨尚海告诉我们,老人至今都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气质,每天坚持穿白衬衫,并做到勤洗勤换,一直到90岁还坚持自己洗衣服,每天临睡前一定会把衣服整整齐齐叠放在床头。
在老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相框,那是一张年元旦拍摄于东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军人眉宇间英气十足,这也是杨汝炯军旅生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张相片。时光荏苒,当年20多岁的小伙子,经历这漫漫时光的侵蚀,如今早已进入耄耋。年,杨汝炯出现小脑萎缩症状,对于战争的记忆只剩下支离破碎的片断。当我们面对老人时,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徘徊:“对不起,我们来晚了。”直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才来记录这些创造了如今幸福生活的老兵故事,得到的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我们唯有从老人儿孙们的讲述和老人当年留下的回忆记录中,重温历史,从抗日滇军到中国国民革命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最后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转变,让我们依稀在黑白影像一般的场景中,去挖掘杨汝炯老人那属于军人的传奇人生。
年轻时的杨汝炯与4万滇军子弟并肩血战台儿庄年,年仅16岁的杨汝炯从军,成为了国民革命军60军(滇军)特务营的一名军人。当年9月,60军作为云南第一支抗日部队在昆明誓师出发。当时贫穷的云南交通状况极其落后,4万大军徒步行军,跋山涉水,经过40余天艰苦行军,走了多公里,步行到达长沙,随后乘坐火车,开赴抗日第一线。“我们的战士在公路上用刺刀与日本鬼子面对面拼杀,到处杀得血流成河,牺牲的士兵数不清哪!”杨汝炯老人目光望着远处,向我们讲述道,“4万多人的部队,牺牲了1万3千多人……(据相关史料记载,台儿庄战役滇军伤亡过半)”老人反复重复着这几个数字,这也是杨汝炯对于战争最清晰的一段记忆,当年战火下的惨痛与壮烈已深深铭刻在了老人心底。据民革丽江市支部主委段松庭介绍,当年国民革命军60军共有4万余人参加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2万多云南子弟以身殉国,至今健在的60军老兵在云南仅剩三位,杨汝炯老人是其中之一。听到这样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台儿庄战役滇军伤亡过半禹王山是当时滇军镇守的主要阵地,当我们询问老人是否还记得这个地方时,在几度停顿之后,老人缓缓地说道:“在台儿庄北面吧。卢汉是我们60军军长,卢汉说,滇军一定要守住禹王山,如果禹王山保住,台儿庄也就安全了;卢汉还说,我不走,你们谁也不能走,我们一定会打下来的,我们是为党为国为人民而战。”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的禹王山,因此有了一段由滇军士兵书写的抗战历史,一万多名云南籍士兵最终长眠于异地他乡。邳州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于去年10月修建了禹王山抗战遗址纪念园和禹王山抗战纪念馆,为充实馆内历史资料与实物,去年9月,专门派人到我市对杨汝炯进行了采访。并将杨汝炯老人早年整理的几页抗战回忆录手稿收藏到馆内,以此希望通过英雄的事迹,让更多参观纪念馆的人们记住那惨烈的一刻。年至年,杨汝炯回到云南,在曲靖国民党军官学校十六期十八总队当学员,当时应教官要求集体加入了国民党。年至年,又随同部队转战江西、湖南、湖北,在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部特务团侦察连先后任班长、副排长。抗美援朝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仁川港杨汝炯的子女为了让更多的后人铭记历史、缅怀老人,早年根据杨汝炯的口述,也整理了少量的资料。从资料中我们得知,年10月,60军在军长曾泽生率领下,在长春起义,之后,这支部队全部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当时的师长是龙耀,团长李嘉桢。起义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起义干部大多数调到齐齐哈尔军政大学学习。杨汝炯留在原单位50军师团六连代理连长。之后进入军教导大队学习了7个月,学习结束后分配到50军师政治宣传科任排长和民运员。解放战争时期,作为50军的一名军人,杨汝炯随同部队由吉林南下,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中原解放战争,大西南解放战争,一直到四川成都。年底又调回湖北,参加了被国民党破坏的汉水决堤大建设,参加开荒生产任务的同时全军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全体干部分配轮训,打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基础。杨汝炯(左)与同是军人出身的三弟合影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由滇军60军改编的解放军第50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部队组成民运科,杨汝炯被提为连级民运干事,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汉城以南仁川海港,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坚守汉江南岸四十八昼夜,全军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表扬。杨汝炯由于战斗勇敢、工作积极而荣立三等功。杨汝炯和云南子弟一起,当年,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台儿庄,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十年后,为了保家卫国,又拼杀在朝鲜战场上,成了最可爱的人。在老人的历史物件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离开部队,告别17年的军旅生活后,老人一直将他放在帖身口袋里,这本四角已经磨损的红色的小册子一直伴随着杨汝炯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与相片一起成为老人留下的唯一纪念。历经生死宠辱不惊乐观面对杨汝炯一生共育有三男二女,但他的老伴、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先后离开人世,剩下的一儿一女中,儿子在外地工作,杨汝炯老人与小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女儿杨尚海不仅要照顾瘫痪28年的丈夫,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她告诉我们,由于历史原因,父亲也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待遇,虽然家境艰难,但父亲始终引导我们乐观向上,教育我们,要做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外孙女和慧星说道,外公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外公的爱国之心就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没有出现小脑萎缩症状之前,杨汝炯老人非常健谈,和儿孙们邻里们讲起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故事,因为在杨汝炯老人的心目中,保家卫国,是他一生最高的荣耀。(丽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坤玉和丽芬)终审郭俊燕编辑杨宇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丽江日报”及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