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纳Horner综合症:

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

前者全部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后者为病灶对侧下面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

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末端为主的各种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分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减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2、后角型: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仅影响痛温觉,保存触觉和深感觉。3、前联合型:两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触觉保存。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减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1、分布:整肢体为主

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

降低。

3、腱反射:增强

减低。

4、病理反射:有

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明显。

6、肌束颤动:无

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

异常。

8、失神经电位:无

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定位:

1、额叶:主要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症状较轻,特别在右侧时,有时称为静区。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双侧颞叶受损时产生严重的记忆障碍。

3、顶叶:优势半球角回的损害可出现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表现为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等四个症状。

4、枕叶:主要产生视觉障碍。

5、岛叶:损害时出现情绪改变、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幻觉、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

又称小脑下后动脉综合征,常见于小脑下后动脉闭赛或部分阻塞所致。

1、眩晕、恶心、呕吐、眼球振颤。

2、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

3、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

4、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5、同侧Horner综合征。

6、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闭锁综合征:

locked-insyndrome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出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害而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运动示意。

中脑腹侧部综合征Webersyndrome

大脑脚底损害,影响锥体束及动眼神经,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姿势和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内收、旋前,肘、腕、指关节呈屈曲状。下肢伸直并外旋,行走时患侧骨盆部提高,足尖拖地,向外作半圆形划圈动作。主要由一侧锥体束损害引起。

2、痉挛性截瘫步态:行走时双下肢强直内收,交叉呈剪刀样,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和脑性瘫痪等病人。

3、共济失调步态:行走时两腿分开,重心难掌握,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上下身动作不协调,犹如酒醉。

4、慌张步态:全身肌张力增高,起步和停步困难,走路时步伐细碎,足擦地而行,双上肢前后摆动丧失。由于重心前移,患者行走时不得不追逐中心而小步加速前冲。形似慌张不能自制,主要见于震颤麻痹。

5、跨阔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而不能背屈,行走时拖拽病足或将该侧下肢抬的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脑脊液检查(腰穿)适应证:

1、脑膜刺激症疑颅内感染。

2、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颅脑CT正常。

3、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原因不明。

4、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5、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腰穿可能找到肿瘤标志物。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管内给药、手术前腰麻、造影等。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必须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部位有炎症、化脓性感染、结核或有出血倾向者,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及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禁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症状和体征数秒至数十分钟,24小时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临表:

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

1颈内动脉系统TIA:短暂性偏侧或单肢无力,面部、单肢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症状或多个症状组合。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干和小脑症状,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脑干损害可有交叉性瘫痪,网状结构缺血所致猝倒发作。少数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无任何症状。

治疗:

1、抗凝治疗:用肝素、华发林等。

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噻氯匹啶。

3、扩张血管治疗:倍他司丁、烟酸。

4、钙离子拮抗剂。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

由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后交通动脉闭塞引起,表现为视觉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偏侧投掷及异常运动,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锥体束征等。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

1、好发年龄:60以上

50-60.

2、主要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3诱因:血流慢,血压下降

情绪激动,用力。

4、发病方式:较缓

急。

5、起病时血压:正常或低

明显升高。

6、好发部位:脑内各大动脉分支

脑内穿通动脉。

7、全脑症状:无或轻

持续较重。

8、眼底变化: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或视网膜出血。

9、瞳孔改变:一般无

有时患侧散大。

10、局灶性脑损害:有

有。

11、脑膜刺激征:一般无

可有。

12、颅CT:低密度灶

颅内高密度灶。

13、脑DSA:大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动脉一般通畅。

中国神经时讯编辑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







































女人白癜风
女人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6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