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后不确定自己锁没锁门、开完门经常忘记拔钥匙、看人眼熟却死活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有些中年人经常抱怨自己的脑袋像团浆糊。多项国际研究指出,30岁-40岁是护脑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防止大脑滑铁卢式地衰老。

30岁后大脑逐渐衰老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载一项研究,指出人类大脑的成长轨迹。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3个月内,大脑尺寸可达到成人的一半以上。此后,大脑缓慢发育,在25岁时达到顶峰。让人吃惊的是,30岁后大脑便会迈开衰老的步伐,每年缩小0.3%。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耿同超表示,过了30岁,体能和记忆力下降是大脑衰老的两个较早“信号”,表现为看书容易头痛、记不住人名等。

到了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的功能也跟着减退,导致人的记忆力和反应力进一步降低。另外,定位能力、身体协调性也大不如前,很容易疲劳。一旦过了60岁,大脑萎缩的速度就像上了发条,每年高达15%。英国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17%的人存在轻度认知障碍,6%-15%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

耿同超表示,大脑衰老不可抗拒,但早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大脑进行一些激发神经元间联系的活性锻炼,就能延缓其衰老进程。而大家最易忽略的30岁-40岁这十年,正是“修复”与“再塑造”大脑的黄金十年。

牢记六句“护脑歌”

  

“用进废退,防止大脑衰老的关键在于不断开发、使用大脑。”耿同超形象地说,大脑就像一块铁,很久不用便会生锈,定期磨一磨,锈迹就会减少。想要护脑,科学地饮食、起居、运动尤为重要,不妨背熟下面这首“护脑歌”。

  

高纤低脂促代谢,蛋肉不可少。

红酒绿茶抗氧化,糖盐不可高。   

太极拳健身操,有氧锻炼缺不了。

练书法画一画,动动手指最重要。 

常读书多看报,交交朋友心情好。   

吃早餐睡饱觉,养成规律不烦恼。

积极应对大脑衰老

护脑能帮我们延缓衰老,但终究不能终止老化。耿同超表示,以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应对大脑衰老,必要时积极治疗,就不会为此过于烦恼。

30岁-50岁,常忘事,勤写笔记。如察觉自己爱忘事、行动不如从前灵敏、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需怀疑自己是否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可能。面对这一情况不用过于焦虑,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记录每天要做的事,忘记时翻看一下。 

 

50岁-70岁,智力下降,多做练习。如明显出现腿脚不灵、智力下降、肢体不协调等表现,需考虑中度认知障碍的可能。除坚持良好作息外,还应主动将健全功能发挥到极致,能慢走的,每天慢走30分钟;能画画的,每天坚持画画;能下围棋的,每天下盘棋。   

70岁以上,不能自理,也别闲着。一旦出现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失去语言对答能力等,要怀疑重度认知障碍。此时,家人应陪在身边,督促老人做些简单活动,切忌整天闲着。如老人还能活动,最好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即使腿脚不便,也要多帮他们活动四肢。另外,还要教老人做些手工活儿,鼓励他们勤于模仿,做不好也没关系。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