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天的早间教育,精彩继续      ▼

首先由长春中医药大学汤勇教授介绍了梅尼埃病的解剖生理学。汤勇教授详细介绍了内耳解剖的发展历史、内耳各结构的特征及功能、内外淋巴液各自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并由此延伸到梅尼埃病病理状态下内耳的解剖及功能的改变,内容详实,娓娓道来,让学员们对梅尼埃病的发生发展加深了理解。

医院于刚教授介绍了“晕症”与PPPD。于教授介绍了最新版的PPPD的概念,详细介绍了PPPD的发展背景及历史,让学员们对于这一疾病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教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PPPD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临床症状详细的解读,深入简出,让学员对这一复杂的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枢性眩晕专题

上海交通大医院李焰生教授带来关于头晕与精神心理障碍的演讲。李教授介绍了Dizziness症状相关的学术定义、疾病分类、前庭疾患病因,依次讲解了PPV、慢性特发性眩晕、慢性主观头晕、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通过相关临床研究分析了头晕患者病因分布,提出精神障碍在前庭疾患患者中的重要比重。

医院庄建华教授介绍了有关中枢性眩晕的诊疗思路。庄教授首先通过解剖学基础介绍了中枢性眩晕的发病特征、潜在的中枢发病部位,强调了周围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认识到潜在脑卒中的可能。庄教授同时介绍了易与BPPV混淆的CPPV的发病机制与特征,为耳鼻喉科医生日常BPPV的诊治拓宽了视野。

医院王文婷医生带来了AICA/PICA相关眩晕临床诊断的演讲。王医生从解剖、临床诊断、治疗原则详细介绍了AICA/PICA相关眩晕。并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梗死导致的中枢及外周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的异常改变阐述了AICA/PICA相关眩晕的诊疗思路。

医院的蒋子栋教授介绍了前庭性偏头痛及其等位症相关知识。蒋教授首先强调了前庭性偏头痛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前提一定是在头痛这一大框架下。目前前庭性偏头痛这一概念仍未被归纳于国际头痛的正式分类,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学证据支持。蒋教授同时阐述了梅尼埃病与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的要点,指出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具有多样性,诊断时需严格参考国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切勿滥用。

山西医院陈钢钢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耳科医生如何鉴别常见中枢“恶性眩晕”。陈教授通过生动的病例分享,分别详尽讲解了假性前庭神经炎、伴有听-前庭症状的急性脑卒中、CPPV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陈教授指出了临床上耳鼻喉科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神经内科思维,切勿漏诊一些严重的中枢“恶性眩晕”。

梅尼埃病专题Seminar

复旦大医院戴春富教授介绍了梅尼埃病患者跌倒发作的干预。戴教授指出梅尼埃病患者后期约10%会出现跌倒发作,同时介绍了团队对跌倒发作的研究结论,认为伴有跌倒发作的患者病程更长,听力更差,MRI造影显示膜迷路积水更明显。通过鼓室内注射小剂量庆大霉素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跌倒发作。

医院陈曦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内耳钆造影的临床应用与思考。陈教授从成像原理、方法、影像评价、临床应用四个方面深入讲解了钆造影MRI的应用。陈教授建议,对于一些非典型的梅尼埃病、双侧梅尼埃病患者以及鉴别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钆造影MRI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复旦大医院王武庆教授演讲主题为梅尼埃病的治疗争议。王教授从梅尼埃病的理论依据、梯度选择、有效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存在的争议。王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例如利尿剂、倍他司汀、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目前均欠缺循证医学依据,大多依赖经验性治疗。其团队通过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王教授同时强调了梅尼埃病的阶梯治疗原则,从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各阶段的治疗指征。

上海交通医院的时海波教授带来了梅尼埃病的病理及影像学探讨。时教授团队针对前庭神经病理研究显示,梅尼埃病患者前庭神经呈现纤维水肿、萎缩、变性等病理改变。时教授同时介绍了MRI与甘油试验联合研究,探讨了膜迷路积水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了梅尼埃病患者功能改变与膜迷路积水的多样性,其中前庭积水对甘油试验脱水试验更敏感。

医院刘芳教授演讲主题是顽固性梅尼埃病的外科综合治疗。刘教授通过对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手术、半规管阻塞术、神经血管减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适应指征、治疗要点、疗效等方面的详细讲解,使学员们对于顽固性梅尼埃病的外科治疗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

午餐卫星会

午餐卫星会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医院杨军教授主持,授课内容为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梅尼埃病。杨军教授首先介绍了该术式的发展历史,并通过手术视频分享,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要点、难点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使学员们更加清晰、深刻理解了前庭神经切断术。

随后,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建勇医生分享了婴幼儿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技术。陈医生针对形态畸形的耳廓矫正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指出新生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需尽早干预,一般建议出生后2周内进行矫正,超过6个月则不推荐。通过佩戴耳廓矫正器可于短期内治疗即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上海交通大医院程岚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鼻腔冲洗的精细化管理。程教授通过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治疗经验分享,指出鼻腔清洗辅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专题演讲

下午的专题演讲首先由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KOO教授开场。KOO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的MRI检查。KOO教授指出约30%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患者会合并BPPV,这类患者听力及眩晕预后更差。KOO教授团队同时对这类患者的血-淋巴液混合液和MRI图像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耳出血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KOO教授另外对比了原发性突聋和继发性突聋的各序列MRI特征,详细阐述了继发性突聋的原发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指出突聋不合并眩晕,但前庭功能检查异常者,应警惕桥小脑角肿瘤的可能。

首都医院刘博教授演讲题目为BPPV的综合治疗。刘教授首先指出了目前临床BPPV治疗规范化上的欠缺,指出提高BPPV诊断效率以及减少复发的必要性。刘教授强调了做到精确诊断必须要深刻掌握前庭外周感受器的解剖生理,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从手法复位、药物到手术、康复的综合治疗。

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型腺相关病毒基因转染椭圆囊支持细胞。柴教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通过基因转染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新进展。柴教授指出目前设计高转染效率腺病毒的目的在于将来可加载需要调控的多基因组合,从而有效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有功能的毛细胞。柴教授随后着重介绍了自身团队设计的新型腺病毒转染前庭及耳蜗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转染效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通过该病毒转染组合基因成功促进了人前庭毛细胞的再生。

南方科技大学陈放怡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模式动物前庭功能量化评价方法。陈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斑马鱼和小鼠的前庭功能检测仪的应用。通过客观准确地测量动物的前庭眼反射,研究动物行为学规律,为动物前庭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科学快捷的手段。

上海交通大医院李玉华教授带来了耳源性眩晕影像学检查的演讲。李教授通过对CT及MRI检查选择及影像学的系统讲解,对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使得学员们从影像学角度加深了对上述疾病的理解。

医院林颖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双侧前庭病。林教授首先通过典型病例引申,介绍了双侧前庭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主要特征、前庭功能检查、治疗、康复。林教授通过对双侧前庭病病例的全面讲解,使得学员们对这一临床较少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复旦大医院韩朝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基于网络的定制对耳鸣疗效的初步分析。韩教授首先介绍了产生耳鸣的复杂的大脑功能连接,以此引申出耳鸣的声治疗的基本依据。通过对注意力系统、重塑系统、记忆系统、情绪系统、不良功能连接系统的重塑,个性化定制的音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耳鸣患者的不良影响和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中心王小成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药物中毒性眩晕的内科治疗和前庭康复。王教授介绍了前庭耳毒性药物的种类及损伤机制,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抗疟药物及袢利尿剂等。王教授指出,对于药物中毒眩晕的诊断,应详细询问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剂量、总量、途径、家族史等情况。对于这一类患者的治疗,首先应及时停药,部分可使用耳毒性拮抗药物。前庭康复治疗对这类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今天会议期间还成功举办了视频甩头测试操作指南讨论会。

在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就vHIT专家共识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草案内容包含vHIT的测试环境、检测方法、观察指标、结果判读及临床应用等。会上提出,应当明确vHIT的测试环境,如光线、视野等,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2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