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瘦身联盟年第28期公益分享字|6分钟阅读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中称:截至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4.9%。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全面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中青年时期相比,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也很容易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和四高等各类慢病困扰。如此庞大的基数,老年人做好日常的自我保健,尽可能保持身体功能,减少慢病痛苦,让自己后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有尊严,相信这是每一位老人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健。0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关爱老人健康,从关心老人生理变化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比如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及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萎缩、瘦体组织量减少等等。这些变化可以明显影响老年人的摄取、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让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的问题,也会极大的增加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1、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减退表现为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味觉和嗅觉降低,粘膜萎缩、消化功能减退,肝细胞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多,所以身体的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食物消化不全,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便秘。2、老年人的心血管硬化、机能减退表现为心血管生理性硬化,出现心肌萎缩、心肌硬化等疾病;血管壁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管壁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此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发病率增多。3、老年人的代谢功能降低代谢组织减少约30~60%,代谢能力下降约15%-20%,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结合能力下降,葡萄糖耐量,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对低钙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问题。4、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发生改变如脂肪组织增多,由肢体逐渐转向躯干,机体细胞数量减少,肌肉组织减少,容易发生肌肉萎缩,身体水分减少,细胞内液减少,组织萎缩,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出现人群较多。这一阶段开始,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湿度适应能力也在降低。5、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许多脏器开始老化,免疫组织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下降,容易造成老年人的抗病能力降低。6、老年人易患贫血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2347.html
①由于老年人骨髓内红骨髓的数量减少,黄骨髓数量增多,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老年性贫血的情况。
②由于老年人胃肠部功能下降导致缺乏叶酸和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功能减退,容易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不足,最终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③缺铁性贫血,部分老年患者由于患了胃肠道溃疡或肿瘤等疾病,引起胃肠道慢性失血的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因此如果发现贫血,需要从自身骨髓造血功能、是否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是否缺乏铁元素等原因找起,予以对症治疗。在饮食上,尤其需要充分补充铁剂、维生素B2、叶酸及优质蛋白等合成红细胞的材料,促使机体合成红细胞。最后,是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注意适当锻炼,提高机体耗氧量。注意规律饮食、提升睡眠质量。老年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但多不严重。只需要平时多加注意,饮食得当,基本上可以规避老年性贫血。7、老年人心理发生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状态也随之容易出现异常,比如惶恐遗弃感、孤独寂寞感、焦虑抑郁感、多疑、啰嗦,自卑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都很容易出现。再加上如果出现丧偶、空巢、退休等原因,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寂寞孤单,影响睡眠和食欲等。02老年人的保健误区误区一、滋补药有益无害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医院看病,往往要求医生开营养滋补类药物来吃,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引起新陈代谢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比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还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这无异于火上加油,助纣为虐。“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滋补的基本原则。误区二、饮食越清淡越好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为饮食清淡索性吃素,其实,这是走向极端,不少吃素的老人常出现消瘦或虚胖,并伴有全身乏力、肢体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又查不出什么大的疾病,其实这是营养不良所致。提醒老年朋友,饮食应荤素搭配,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样样都吃一点,才是平衡的最佳状态。误区三、能吃能睡身体好能吃能睡固然是健康的表现,可有时候又是疾病的反应。有的病并不影响食欲和睡眠,相反还有使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的现象,如甲亢、糖尿病、肥胖症等就是这样。因此,如果发现食量和睡眠时间短期内的异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误区四、运动越多越好“生命在于运动”,许多老年人由此误认为运动越多越好。其实,老人生理已衰老、退化,过多或过量运动对老人并不是有益的事。四分动,六分静,对老人健康有益。尤其爬山类的运动,有一个腿从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加速其退化和磨损。如果本身就有关节退化的问题,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应选择关节负重少的运动如游泳、平地步行等运动。运动是养生最实惠的方法,但是最忌讳过犹不及。老年人的保健养生更需要科学的知识来进行武装,不然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身为子女一定要帮助父母把控这件事,不要让老年人深受奸商欺骗。03如何进行自我保健了解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常见的一些保健误区,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适合于老年人的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措施。总体来说,老年人的日常需要避开以下这九个问题:饮食上避免:过饱、过甜、过咸、厚腻、烟酒
心理上避免:大喜大怒
运动上避免:久坐、懒散
还要防止:便秘
1、饮食是基础饮食上的自我调整,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身体功能的改变,努力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减少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时间。为了预防贫血和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饮食需要留意以下部分:每天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这些食物当中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血等。这些对于维持老年人的肌肉合成、预防老年人贫血十分重要。天天喝奶。牛奶当中的乳清蛋白对促进肌肉合成,预防肌肉衰减很有益处,而且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高,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考虑用低乳糖奶或者食用酸奶。每天吃大豆和豆制品。老年人应该每天进食一次大豆及其豆制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均衡饮食结构。具体来说,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比如早餐配合1~2种以上主食,一个鸡蛋一杯奶,再配一些蔬菜和水果。午餐和晚餐配两种以上主食,1~2种荤菜,1~2种蔬菜,一个豆制品。可以再配合每日一小把坚果、一个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高钙食物除了奶制品以外,还可选用豆制品、海产类、高钙低草酸蔬菜,如芹菜、紫皮洋葱、苜蓿、黑木耳、芝麻等天然食物。
考虑到不少老年人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和早饱现象。进餐当中,更要细嚼慢咽,预防呛咳和误吸。这样可以增加身体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刺激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在食物的烹调方法上,对于容易出现呛咳、哽噎、疼痛等吞咽障碍的老人,可尽量把食物切小、切碎、切细,或者延长烹调时间,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方法,把饭菜烧得软烂一些。避免煎炸和熏烤类食物。如果是高龄老人和身体虚弱、或体重明显下降的老人,正餐摄入量可能有限,就需要特别注意,增加餐次常换花样。可以尝试安排为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老年人的身体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所以要积极主动饮水,首选是温热的白开水或者是淡茶水。每天的饮水量达到~毫升,要少量多次。睡前一小时不建议用餐喝水,以免影响到睡眠。避免浓茶,咖啡,这些都会干扰对食物当中铁的吸收。另外戒烟限酒对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来说也是必要的举措,也可尽量减少对于健康的影响。2.运动来提升对老年人来说肌肉萎缩是健康的大敌。肌肉多慢性病少。美国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去刻意锻炼,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到75岁时会消失50%,这时的慢性病是想防也防不住了。老年人应加强肌肉锻炼,维持健康体重。老年人的身体BMI指数不低于20,老年人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10%以内,是最长寿的体重范围。美国心脏学会的一期保健指南就提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周做2次8~10种力量锻炼。比如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拿两个矿泉水瓶子,在家里可边看电视边做,平举、侧举、上举等。此外,平衡训练可以激活小脑,延缓衰老。建议可闭眼单腿站立,先在平地上,然后在不平的地上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护身体、注意安全。也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国外科学家指出,练15分钟太极拳后,发现免疫细胞有明显提高。国内医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练一次太极拳可使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液增加16mg/。证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药物不易达到的效果。太极拳运动具有消耗脂肪、调节体重,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新陈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糖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要保持健康,运动是非常必要的部分。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子里不运动。老年人经常会受到便秘的困扰,多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个麻烦。在老年人运动上,建议尽可能进行户外运动,以能够更好的接受紫外线照射,同时也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04如何保持美好心情老年人从服务几十年的社会舞台退出,转入生活舞台,角色的巨大转变,很容易为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
孤独感:步入退休生活没了工作,开始有大片时间在家休息,这样的突然改变完全打破了自己长时间的生活习惯,让生活中多了很多空白,很容易会使人感到孤单、空虚。失落感:不再担任社会职务,金钱来源发生变化,容易引发老年人感觉不能继续为家庭贡献力量、个人价值缺失,因而产生失落感,由此可能衍生诸多其他问题,如心理畏缩、急躁、多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恐惧感:面临亲友的病痛,自己身体机能的退化,很容易产生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其实,步入了漫长退休生活轨道的老人们,自然需要重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老年生活,也是我们人生轨道的必然切换,和出生、成长、工作、结婚、生子一样,是每个人人生中必然面临的自然阶段。一个完整的生命,并非只有一个向度而已。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积极转变心态,照顾好自己,发展能够陶冶自己性情的兴趣和爱好,提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规划,让自己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老年生活同样是人生的重要环节。衰老是我们每个人终将走向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我们总可以通过努力来减轻衰老的症状,并推迟它的发生,把病痛压缩在临终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最美的人生应当是同时具备岁时的人生境界,80岁时的宽广胸怀,60岁时的智慧才干,40岁时的坚毅拼搏,20岁时的激情无畏,再加上2-3岁的天真无邪,这才是最美妙的人生!毕竟,我们在乎的不仅是生命中的岁月,更在乎的是岁月中的生命!最后,大家一定要知道保健的本质,最终是:帮助老年人养成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成为能让自己轻松、自然的生活习惯,时刻融入生活之中。以上就是本期关于老年人保健科普内容,可转发给你关心的家人,瘦身联盟全年52场公益分享每周不缺席,助你为健康加油!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当成了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