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占大伯(化名)可能还在固执己见。

对于老伴,他是关心的;对于老伴的病,他也是上心的,只是好心办了坏事,希望一切发现得还算及时,“闹剧”可以趁早结束。

“你肚子痛,就别再吃药了”

占老伯今年70多岁,杭州本地人。老俩口自己住,四年前他的老伴王奶奶(化名)开始出现记忆衰退的倾向,记性变得很差,刚刚做过的事情可能还没多久就忘记了。

在家人的建议下,三年医院检查,结果很明确,就是患上了老年痴呆,医生也给她配了一点药,叮嘱要按时服用。

但是,药吃下去之后,老伴总说感觉有点舒服,肚子有点难受,占大伯见了就开始心疼起来,心想“副作用咋这么强”,怀疑这药是不是有问题,让她要不停段时间试试看。

就这么过了个把月,他又上网看到说一款中药保健品对于老年痴呆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很多人说吃了很管用。

他知道后心中一喜,像发现了新天地似的,马上去附近的药店买了一疗程。回来后,他医院配的药全扔了,让她赶紧换成这个。

“吃这个,这个管用。”占大伯对老伴说,之前吃的不是闹肚子嘛,这个不会,网上都说了效果很好的。

占大伯是个文化人,大学毕业生,而王奶奶则只是初中文化水平,所以他在家里一直很有发言权,加上王奶奶这两年还生病了,所以对他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他让换药,那就换呗。

保健品就这么一颗颗地吃下去,每天三顿,一次好几颗,一瓶又一瓶,很快就没了,占大伯就接着买,其他防治老年痴呆的药却是碰都不碰。如此这般过了两三年,买归买,吃归吃,但是王奶奶的病却是一点都没好,而且愈发严重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王奶奶已经有些神志恍惚了,连最基本的日常起居都不能料理,记忆力更是差到不行,占大伯反复叮嘱的事情转个身的功夫就给忘了。

还是拿吃药这件事来说吧。前两天,占大伯把药摆好,水倒好了放在她跟前,然后出去拿了点东西,回来发现王奶奶已经坐到椅子上,不知道在干嘛,而药还原原本本地放在那里。

儿子前几天回来,看见老妈的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跟占医院去检查一下,“我看这药不行,吃了两三年了,你看都吃成什么样了!”

就这样,老俩口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医院老年心理科主任陈斌华的诊室里。陈主任给王奶奶做过检查之后发现,这病况真是耽误得不轻,老人家已经是重度痴呆了,严重脑萎缩。

“她来了之后就是发呆,跟她讲话文不对题的,目光茫然。叫她名字能够答应,但是年龄多大?老伴是谁?现在在哪里?什么节气?几月份?上午下午都不知道了。”陈主任说,光看样子也知道情况很严重。

以前都是子女不认同老爸老妈需要治疗,没想到这次刚好反过来了。更可气的是,占大伯还是个文化人啊。

他给王奶奶开了点药,反复解释病情的严重性,叮嘱占大伯这次药一定要吃,别再倒掉了。占大伯听了倒是勉勉强强答应下来,但还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估计回去之后还有可能由着性子胡来。

“其实,精神类药物刚开始服用有些会有一点副作用。人体对于药物会有一个耐受的过程,有的人可能吃一段时间反应就会减弱,也有的人可能反应一直下不去,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换药了,备选方案有很多,但换药千万不能擅自作主。”陈主任提醒,一定要遵医嘱,不然就有可能出现占大伯这样的情况。

关于“保健品骗局”的类似报道,此前我们已经做了不少——

·网友求助:我已经说服不了妈妈买“神奇”保健品了!

网友小P说妈妈经朋友介绍,花了元买了一套号称“神奇的ST因子”的保健品,并且服用了1个多月。小P发现,该保健品上并没有正规的产品批号,感觉不靠谱,于是马上阻止妈妈继续服用。可是,妈妈完全听不进去,一直强调是可信赖的朋友介绍,并且可以延缓衰老,吃了效果特别好,大家都在吃。

·8年只吃保健品!杭州糖尿病大伯身上爬满蛆虫!

杭州的吕大伯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了,医院接受正规治疗。8年前,他开始每天都吃保健品,觉得只要身体好就不会生病。结果最后右脚肿得比左脚足足大了两倍,第二脚趾已经腐烂掉了,糜烂处蛆虫不断往外涌,整个病房弥漫着一股尸臭味。血糖一量,22.2毫摩尔/升,比常人高了近4倍。

·花光20万养老金!不惜“手刃”女儿!这个坑,你的爸妈或许正在往里跳!

在某综艺节目上,也有一位女儿倾诉了自己父母对于“保健品”的痴迷。女儿为了劝阻母亲买保健品,不惜惊动了。

在此,小编也要严肃指出保健品消费常见的五种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真相: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

2“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

真相:这些“健康讲座”的目的在于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所谓专家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

真相:这些活动,实际上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还有一些广告含有“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真相:和医疗机构攀亲戚,是为了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而所谓的数据和研究等,实际上无法证实。

5“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

真相:这些义诊、体检等和讲座一样,都是为了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

如何挑选合格的保健品?

1、选购保健品,认准“蓝帽子”

2、认准批准文号

药品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标示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保健食品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有两种:

(1)由卫生部年以前合法,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4位年份代码)第XXXX号”(国产)和“卫食健进字(4位年份代码)第XXXX号”(进口)

(2)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以后核发,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国产)及“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进口)

3、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一对一

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并且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11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