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编者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是所有劳动者的节日。这其中,有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们: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奋斗、脱贫致富;他们教书育人、奉献爱心;他们……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靠一只手两条腿实现脱贫PART.01张顺东6岁时被电击伤,由于家里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双脚相继截肢。李国秀天生缺双手,家庭贫困。虽然生活艰难,但两人从没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骑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运输力所能及的材料,减少家庭支出,他们共同营造出完整、幸福的家庭。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他们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与当地村民同步奔小康。
姜云龙:一级伤残盲人,陕西自强模范,陕西好人,陕西省盲人协会副主席,延安市盲人协会主席,年至今共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多人,解决贫困户60多人就业,分别安置到西安、咸阳、榆林、广州、北京、成都、山东等地去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18人(配合残联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脱盲行动),目前云龙按摩康复中心解决残疾人就业16人(中心街和百米大道两个按摩店)。一人富不算富,一人强不算强。姜云龙成功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环境好,党的政策好,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区两级残联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虽然他自己已经脱贫了,但是他希望更多的盲人兄弟姐妹们也一起努力,共同奔向小康。
王昭权:“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PART.02身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红色革命老区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的苗家残疾人贫困户王昭权,不等不靠、不屈不挠,把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气刻画在弱小的身板上,成为当地脱贫致富传奇,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王昭权6岁因患小儿麻痹症,只能手脚并用爬行,他克服困难,上山养牛,摆脱贫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乡邻发展肉牛养殖致富。多次受邀为干群“上课”,养牛脱贫短片在全县个村轮回展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王昭权都能行,我们哪有资格偷懒坐享其成?”以四坳、韩家村一带养殖业由此兴起,沙子坡镇养牛专业户达余户,存栏头。
张雅萍:“慢步”走出脱贫致富“加速度”PART.03张雅萍,一位藏族的八零后姑娘,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卓尼县丰裕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巾帼扶贫车间的致富带头人。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萎缩变形,落下了肢体残疾,在咬牙坚持完成中专学业后,她曾四处打工。年,借助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张雅萍回村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养牛合作社,每天和社员们轧草喂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她的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轨,尽管步履蹒跚,她却能够紧跟乡亲们脱贫的步伐,不仅使自己有了效益,还带动村里的几户村民脱了贫。
张尚保:残疾村医的一生守护PART.04张尚保今年61岁,是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铁头村村医。他日复一日地在山间穿行,为分散居住的村民们送医送药,在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路上,他已经走了45年。35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张尚保失去了右手。他也想过逃避,不当村医了,可是看到村民们外出求医不容易,张尚保咬着牙坚持了下来。通过反复练习,他学会了左手打针、输液、接电话、填写健康档案……一晃几十年过去,为村民往返奔波在吕梁山间的他不知背坏了多少个药箱、穿烂了多少双鞋。村民口中的“小张医生”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张大夫”,张尚保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张尚保说,村医的工作不会因为退休而停止,只要村民需要,他会一直干下去……
张兰萍:双拐撑起校园一片天PART.05身患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先后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但终因身体残疾未能被高等院校录取。正当彷徨迷茫之际,得知家乡的小学缺乏师资,她毅然回到乡下,当了一名清贫而又辛苦的民办教师。从此,走上了她所钟爱并为之奋斗的乡村教育教学之路。她,就是乡村教师张兰萍。多年来,她拄着双拐、用自己的爱心坚守在三尺讲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蒋春凌:投身特殊教育的“最美特教教师”PART.06蒋春凌今年57岁,从事特殊教育已达35年,是浙江诸暨从事特殊教育时间最长的教师。年7月,诸暨创办聋人学校。时任三都乡校副校长的她面临两个去向:城关一小和聋人学校,蒋春凌当场明确表态:我愿去聋人学校!“我是党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就这样,蒋春凌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她的特教生涯,一开始就是35年的坚守与奉献,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特教事业,献给了她最热爱的事业。
陆鸿:脑瘫厂长带几十名残疾工人脱贫致富PART.07陆鸿,是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出生仅10个月,他因高烧不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没有健全的身躯,但陆鸿拥有乐观的天性,聪明的大脑,并且能吃苦。从敲白铁皮、摆摊修车、开网店等最平凡的工作做起,他努力改写了人生,为广大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榜样。如今,他开设的纸制品企业,年营业额近万元。创业成功后,陆鸿还先后带动了50多名身边的残疾人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
阳昌绍:将调解事业进行到底PART.08“没自我,翻山越岭鞋底全磨破,吼一句,困难算什么,走街串户乡亲称赞多……”这是一首由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音乐舞蹈协会创作的《独臂铁嘴之歌》,讲述的是当地一位家喻户晓的人民调解员阳昌绍。今年56岁的阳昌绍,年轻时因工断了手,落下终生残疾,但他身残志坚,积极投身到人民调解事业中。15年来,他凭着直爽亲和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为民排忧解难、任劳任怨,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绍”。
今天,劳动节,祝所有残疾兄弟姐妹,节日快乐!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hl/1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