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电影《一秒钟》。我问了下座位号,售票员对我说,进去随便坐。明白是里面人少的意思。然而,等到开演的时候,发觉还是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影片里,人民群众曾经对电影的热情。不仅座无虚席,连肉眼可见的空隙里,都站满了人,挤满了人。人山人海,如同盛世狂欢。

想起小时候,村里放露天电影时,人们确实是怀有热情的。夏天的时候,都顾不上蚊虫叮咬,坐满了一院子人。妈妈经常和我提起一件事。有一年,山东的奶奶来了,帮大伯家看孩子。邻村来了放电影的,爸爸骑自行车,摸黑带妈妈去看电影。村子之间的路本来就不好走,看了电影回来,天色更晚了,看不清道路,车子跌跌撞撞,两人多次差点摔倒。奶奶却生气了,觉得儿子不带她去,带儿媳妇去。还和爸爸闹了场别扭。

那时的婆媳矛盾,听上去都很有时代特色。父亲是很喜欢电影的。现在已经66岁了,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但是会让我上网给他找印度电影《流浪者》,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我已经陪他看过很多遍《流浪者》了。从前,他会回忆起,当年和同龄人一起去县城电影院,看这些影片的情景。可惜那时我不认真听,左耳进,右耳出。现在我很想耐心倾听父亲讲话了,他却因为脑萎缩,极其懒得开口了。

上小学的时候,一九八几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县里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类似于《小兵张嘎》、《英雄儿女》这样的片子。用的是农用的小蹦蹦车,又称“小毛车。”孩子们挤了满满登登一车斗,颠簸且热闹。那时我还没怎么去过县城,一路上都在好奇张望。记得快到城里时,在城郊看到路两边的垃圾堆,其中还有一个死孩子,穿着艳丽的花衣服。我对这一幕念念不忘。多年之后,也疑心是不是自己的幻觉。

还没有到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没有那么金贵。但死去的小孩,也不至于直接扔在那里吧。理智上总觉得不太可能。但当时小毛车经过时,我确实看到了。

小时看《英雄儿女》时,我也和电影《一秒钟》里面的人们一样,热血澎湃。最爱那首《英雄赞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原唱张映哲的声音一响起,是那样激动人心。和影片里刘尚娴饰演的王芳一样,已经家喻户晓。

电影《一秒钟》里面,整个影院的观影群众,随着影片一起合唱那首《英雄赞歌》。“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那种豪迈悲壮的气氛,还有张映哲歌声那令人无法模仿的独特魅力,同样令我至今难忘。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价值观,有不同的追求和兴趣。老片的很多情节,我早已经忘记了,却记得那种一身正气,和正义凛然的氛围。或许,王芳打动人的,就是她的灵秀可爱,和她的纯朴真挚。在网上看了刘尚娴的近照,虽然年华老去,还是那样娴雅动人。

回到现实之中,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影院里一片漆黑,《一秒钟》里面,又经常是黑灯瞎火,气氛紧张。我都有些恐惧了。不过,一位老师说得好,没有人的地方不可怕,其实人才最可怕。这么一想,安心多了。

有人说,张艺谋在怀念胶片电影的时代。我们都知道,很多东西只能用来怀念,都已经回不去了。现在更习惯在家里,对着手机看电影。再也不会有从前的万人空巷。也许残存的电影院,也即将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很多年后,我或许会怀念起今天,怀念这次,一个人的影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14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