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眼肌麻痹、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
1、小脑性共济失调。
2、大脑性共济失调。
3、感觉性共济失调。
4、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
2、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
3、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
4、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
临床分型
1、动力型共济失调,发生于动作之时,表现为动作不精确和不对称.可用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踝膝胫试验,轮替运动试验来检查均阳性。
2、静力型共济失调,是病人直立,两足紧紧并拢,两手向前平举,闭目不能站立(又称闭目难立征)。
共济失调患者由于平素脾虚湿气重疏忽及时调理,导致脾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水湿潴留漫延累及各脏器功能紊乱,如累及肾则肾主精主骨生髓的功能失常,脑为髓之海,肾气不足上供大脑精微物质的功能不足则髓海空虚,脑廻纹加深加重,示小脑萎缩等现象,
大脑供血不足,运动中枢受限则出现四肢无力运动欠佳,表现走路无力走路不稳,甚至于摔倒或东倒西歪要人扶助等。
脾虚主肌肉的功能失常,肌肉收缩旡力总是抬不起腿感觉很重,大便也出现腸蠕动无力之便秘好几天不能排便的现象。这其中与肝气郁结不疏情志抑郁不??使脾肾功能更加紊乱,病情加重。
故本病的治疗要补肾健脾疏肝解郁,病情就会慢慢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病会减轻以致痊愈。不要一听小脑都萎缩了还有什么意思甚至放弃治疗将自己的生命导致无法挽救的地步。故本病的治疗需要患者端正认识心态乐观,树立病一定会好的信念!但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认耐顽强不息的精神信念!医生在不断认识病情变化的过程中药物到位,病可起死回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
健脑止萎汤是王常在大夫治疗共济失调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方,药物根据个人病症加减,一人一方,针对个人病灶进行治疗
患者女性20岁未婚父亲奶奶姑姑有”共济失调“史。其余既往史无殊,自幼走路不稳后发展到不能行走不能站立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不自主运动四肢近段不随意运动动作增多自己不能控制,行走时有较明显的臂腿异常运动,摇晃不定写字握笔不稳,字歪斜难以辨认,伴饮水呛咳,近3年来病情成进行性发展休息时头颈部四肢及躯干部有不自主扭动,睡眠时缓解,伴右下肢麻木感无头痛头晕等智能无异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精神可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正常,发音费力,头颈四肢躯干部不自主扭动,指鼻动作无法完成,双侧额问,鼻唇沟对称,瞳孔4.5等大等园,舌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减反射正常。右下肢痛觉减退。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自幼走路不稳后发展到不能行走不能站立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不自主运动四肢近段不随意运动动作增多自己不能控制,行走时有较明显的臂腿异常运动,摇晃不定写字握笔不稳,字歪斜难以辨认,伴饮水呛咳,近3年来病情成进行性发展休息时头颈部四肢及躯干部有不自主扭动,睡眠时缓解,伴右下肢麻木感无头痛头晕等智能无异常,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精神可计算力,即成年后发生的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可伴有上述各种症状和体征,阳性家族史未婚父亲奶奶姑姑有”共济失调“史。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检查可见小脑、脑桥萎缩。
健脑止萎汤治疗方向以及思路
小脑萎缩走路不稳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辨证: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气虚痰湿。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活血。
3月25日复诊,病情无改善,易哭,双手肘一下麻木,受凉时加重,仍双下肢乏力,便溏。舌脉同前。增大血肉有情之品加强补肾填精之效。
5月6日复诊。行走较前稳定。双上肢已不麻木。急躁易哭好装,无痰。查体:仍共济失调,舌质淡暗,裂纹,舌苔白润,脉短。守方继续治疗。
5月27日随访。行走较前稳定,步基宽改善。双上肢已不麻木。双手系纽扣,写字好转。情绪稳定,饮食睡眠正常。守方继续服用。
6月20日复诊。行走较前稳定,已不用扶手杖行走。双下肢久站后感乏力,食欲不佳,便溏。舌质淡暗,舌苔薄白。久服滋腻,脾胃运化功能差,拟健脾运胃,调整处方。
小脑萎缩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西医认为是进行性加重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脑萎缩责之于肾精亏虚,因此病位虽在脑,治疗却要滋补肝肾,属上病下治的方法。健脑止萎汤由金匮肾气与补中益气衍生而成的方剂,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桂枝,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以及多种名贵中草药穿山甲,西红花,全蝎,蜈蚣,西洋参,羚羊角,鹿茸,僵蚕等。原为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症所创,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风之功效。我们在治疗此例患者时加以化裁:地黄生骨髓、长肌肉、补五脏、生血凉血;巴戟天滋补肝肾、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肉苁蓉补肾益精气:山萸肉味酸入肝,补肝体而不敛邪:肉桂引火归元,导百药入肾:加龟板、鹿角胶、黄丝子为辅加强益肝肾的作用:鸡血藤补血活血润筋;牛膝引药下行;芍药、当归、蒺藜补肝血助肝气调达,此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示我们,中医中药在小脑性共济失调治疗中有很大的潜力。(药方内容有增减,请勿擅自使用)
健脑止萎汤是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治疗共济失调症的经验和以往大量治疗好的案例所处的经验方,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