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拇指沿髂嵴的腰三角区开始,向内至髂后上棘内缘,再向下至骶髂关节内缘。针对此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一般以髂后上棘内缘的髂嵴压痛最剧和最常见。
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附着处,起自髂嵴的腰三角区内方,沿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髂关节内缘,直至骶骨末端。该肌与该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出现腰痛、腰骶痛或并发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麻木、麻刺、麻痹等。
2.髂嵴部位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以拇指沿着整个髂嵴针对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除在髂嵴部查得压痛点外,还可在胸廓外下方的肋骨缘查得压痛点,该处也是病变的腹内斜肌上端的附着处之一。至于腰肌侧方的压痛点或腰骶部的酸痛,常误诊为腰椎横突痛或腰骶痛手术松解未彻底,实际上仍是腹内斜肌劳损的固有症象。
髂嵴处为腹外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背阔肌与缝匠肌的附着处。其中腹内斜肌附着处劳损是引起腰痛或腰骶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腹内斜肌起于腹股沟韧带外半部、髂嵴中间线前2/3处及腰背筋膜。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出现疼痛。但它的固有症象在腰腿痛中不易分清,其痛常因其它部位的压痛点较重而被掩盖掉。对此肌附着处劳损的固有症象的认识,是从软组织松解术中过滤出来的。不少病例在腰臀部软组织松解术中,不松解这些髂嵴部肌附着处,就会显示出腰际侧方痛、腰骶痛或腹壁痛,以及患侧下肢的突然抽搐,夜间可以突然惊醒。
3.腰椎椎板及骶骨背面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以拇指在T11椎板~S4背面的每一节上,顺次逐一深压腰部深层肌,可查得压痛点。因病变范围较广,故压痛面积也较大。常以L4椎板~S1背面的后方压痛最明显。与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一样,常会引出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象。
腰椎椎板与骶骨背面为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等在脊柱上的主要所在部位或附着处。当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此处就成为腰痛、腰骶痛、腰臀痛或腰腿痛(包括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发痛点之一。L1~S2的腰部深层肌劳损性疼痛有可向前放射,并引起下腹部不适、下腹痛、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痛,男、女性性功能减退或消失及女性月经不调、行经不畅等症象。在骶骨下段的腰部深层肌劳损时,疼痛也可能向前放射,引起肛门或会阴不适、刺痛、麻木、麻刺、或两者间的软组织痉挛等症象。L1~3腰部深层肌劳损性疼痛可能引起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嗳气、嗳酸、呃逆、胃纳不佳,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等症象。一般L1~S2腰部深层肌所在部位与附着处为软组织劳损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临床上较其上、下两处多见;但也有少数L1~3或骶骨下段腰部深层肌劳损者,其L4~S2段症象更为突出。
对L1~3腰部深层肌严重劳损病例,即使施行定型的腰部或腰臀部软组织松解术,进行整个L1~S4腰部深部肌的游离,其症象也不消失,因该处肌腹已有继发性无菌性炎症存在。被误诊为腰部横突或第12肋骨下缘的软组织松解不够彻底的残余痛者,为数不少。但通过对该处腰部行针刀横行切断术,又可完全解除残余痛症象。
4.骶尾骨部的触诊
(1)骶骨是人体脊椎的末端连接尾骨,它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人的小腹与脑(小脑)上下对应,老年人如小脑萎缩,大小便就不正常,头重脚轻,足根落地无根,随时有摔倒的危险。
骶骨主要触摸八髎穴,检查者双手拇指点在上髎穴时感到肌肉有增厚压痛,则患者(女)可能是子宫有病变,(男)为前列腺炎,左侧增厚,病就在左侧,右侧增厚,病就在右人则,如触摸到两侧的次髎穴或中髎穴凹陷不起,则受术者的子宫已被摘出了,配合手部触诊(女)右手中指根部也有凹陷,同时能摸清手术时刀口缝合的针数。上髎、次髎穴、骶骨也是膀胱的反应部位,如果受术者小便不正常,则在骶骨上有肌肉增厚感和压痛,如触摸到骶骨两侧边缘处有小沙烂状物体,同时腹股沟也有包块,如女性是卵巢有病变,如腰椎与骶骨连接的间隙有压痛(坐骨神经),则受术者经常坐骨神经痛,检查者摸中髎穴,下髎穴有反应是直肠肛门有病变,配合查足部男性反射区,在足跟空拳捶打有痛感,则睾丸有病症。(女)足根内侧也能摸到子宫肌瘤病变情况,内侧也能摸出疝气。
在骶骨八髎穴上触诊,确实能查出小腹内的一切疾病,一定要摸中带揉,点中带剥,检查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改变手指的力度和指法,做到手心脑一致即可。
(2)尾骨虽小,确也有它诊病价值,检查者双手触摸尾骨两侧,向内摸中带揉,如摸到一侧有较硬的肉块是痔疮,摸到象筷子一般粗细,硬推上去有上下动的感觉是痔瘘,不论肛门哪侧有痔疮,大便会向没有痔疮的一方斜(肛门扩约肌有疮的一方松弛),尾骨尖如受外伤后偏向一边,肛门也是一边松弛,大便歪斜。
5.臀上皮神经处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首先用两手第2~3指分别按住两髂前上棘处,将两拇指分别按在髂前上棘后方臀中肌部位,于髂嵴下2~3横指处,即臀上皮神经的外支、中支与内支分布区域,由外向内分别作表浅的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内支分布区域靠近臀后线偏外部位,其压痛点应与髂后上棘附着的臀大肌压痛点有所鉴别。臀上皮神经位于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的外上方,也就是约在髂胫束压痛点与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的联接线中点。第1、2与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由上内方向下外方穿过骶棘肌,从髂嵴内侧段上方的腰背筋膜后叶处穿出,分布于臀部皮下脂肪组织内。
此三支皮神经总称为臀上皮神经。当神经支受到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刺激时,会发生臀痛、腰痛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这些症象也可以不切断神经支,而只松解其周围病变的脂肪结缔组织可获得解除,从而证实它的致痛因素在病变脂肪结缔组织,不在于神经支的本身。只有慢性病例的臀上皮神经支长期受周围病变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也可出现神经本身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6.髂后上棘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以拇指在髂后上棘部位作表浅的滑动按压,可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若系臀大肌附着处病变,即在髂后上棘的臀后线处出现压痛点;若系臀上皮神经内支受周围的炎性组织的刺激,则压痛点就在靠近臀后线偏外部位这一神经支上。一般来说,髂后上棘痛点比其它臀部压痛点较少出现。臀大肌附着于髂后上棘外缘的臀后线处。连同髂后上棘附着的腱性组织,一并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出现腰臀痛。
7.臀下神经的触诊
检查者用拇指向内、向前方横过神经支作表浅的滑动按压,可触及疼痛的细索状物,即为臀下神经的压痛点。臀下神经压痛点一般在骶髂关节外缘,位于髂后下棘下方,为臀下神经进入臀大肌处。若此神经支的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则会发生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双侧臀下神经的传射痛也可汇集于骶尾部,从而引起骶尾痛。
8.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以拇指深压臀部坐骨神经部位,横过神经支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一般在找到此压痛点后,再找臀中肌坐骨大孔上缘、上方、内上缘、内上方等附着处的压痛点,比较容易定位。滑动按压这些部位均会引出剧痛。压痛点一般位于臀中部坐骨大孔,为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方出口处。当神经支的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产生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这是由神经支而来的放射痛。
9.臀小肌的触诊
病人俯卧,检查者一手将患侧下肢极度外展,另一手的拇指在股骨大粗隆的上方,向内下方向作深层的滑动按压,若臀小肌附着处有无菌性炎症,可查得压痛点;检查臀中肌时,病人可以侧卧位,患髋向上,检查者一手将伸直的患肢抬起,保持髋关节处于极度外展位(嘱患者放松所有肌肉),另一手的拇指在髋外侧的髂嵴下方臀中肌附着处滑动按压,若有无菌性炎症,可查得压痛点。至于臀中肌内方与内下方的压痛点,应在病人俯卧位时作检查,可参见上述的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的触诊检查方法。
上述两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可引起臀痛、髋外侧痛、大腿外方痛、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下肢麻木、麻痹等症象,是臀腿痛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一般阔筋膜张肌与臀小肌附着处劳损产生的髋外方痛,多可传至大腿外方的膝上部。仅在严重的劳损病例中,可放射到小腿腓侧与足部,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与腓总神经麻痹现象。在该处作奴夫卡因局部封闭后,可立即消除疼痛和麻痹;但当局封作用消失后,这些症象又可立即重现。至于臀中肌附着处劳损引起的臀痛也可传至大腿外方,但在坐骨大孔上缘、上方、内上缘、内上方附着处劳损时,多传至小腿腓侧与足部,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双侧坐骨大孔内上方臀中肌附着处劳损时,其放射痛可汇集于骶尾部,引起骶尾痛。
10.骶髂关节微小移位的触诊
骶髂关节属微动关节。脊椎前屈后伸运动时,骶骨的关节面可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关节横轴作轻度的旋转活动。在妊娠期和产后妇女,或慢性腰腿痛、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其关节周围韧带多松弛,骶髂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可以增加。一旦发生超越生理活动范围以外的旋转,则可产生错位。明确骶髂关节错动的方向,是手法复位的依据。
检查时患者端坐位,医者两手拇指尺侧缘置于患者两侧髂后上棘(或下棘)的下缘,对比两侧髂后上棘下缘是否在同一水平上。若患侧髂后上棘下缘较健侧高,且有压痛,则为骶髂关节前错位;反之则为后错位。对于局部皮下脂肪较丰厚或有骶髂关节滑囊者,可触诊髂后上棘最高点,并将两侧对比。
(文本选自百川脊柱健康学系列丛书之《脊柱障碍体检辨识技术》节段,作者:黄开斌)
百川健康文化中心:
-
网址: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l/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