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稳住农业,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很多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热心企业和群众,正在田间地头默默努力着。

6月10日,上林县三季稻种植试验基地首次开镰仪式。

6月15日上午,南宁上林县西燕镇云桃村香马庄旱改水项目三季稻种植基地,迎来了一直特别的收割队伍,他们当中,有县政府班子和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还有当地合作企业和农民代表,捧着沉甸甸的稻穗,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脸上。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块丢荒的旱地,通过投放菌藻改造,配合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片原本甘蔗都难以种植的旱地里,实现了水稻的丰收。而在上林县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成熟的稻穗之下,还藏着农民朋友们致富的秘密。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土地曾因常年受水患,休垦过一段时间。年底,上林县政府前来调研农村休耕闲置土地问题时,科普了“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云陆庄村民陆茴香知道后,看好发展前景,流转亩连片农田,改造成了水田。一开始,秧苗不长个,出现叶黄、有虫等情况。村民背地里议论纷纷:“秧苗肯定活不了。”“得赶快喷药追肥。”对于这些声音,陆茴香没有理会,坚持了下来:“当鱼苗放进田里后,情况出现转机,不出一个星期,稻苗变得绿油油,稻秆也粗壮了许多。”她还发现“稻鱼共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即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田鱼喜钻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更利于水稻生长。经过测算,基地亩产稻米约公斤,已达到常规种养模式的平均水平。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仅田鱼一项的纯收入至少能达到每年每亩2万元。目前,基地还帮助了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9户。据了解,上林县结合旱改水项目工作,以“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实施三季水稻试验种植,目前有3个试验基地多亩。在试验基地首次开镰时,上林县县长蓝宗耿手持镰刀,割下了第一把稻谷,他表示,下一步上林县将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水产品品种,打造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适合上林实际的山水田湖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韦茹洁付大志乔晓莹吕海锋

责编:廖炜

审定:黄艳华

广西广播电视台综艺旅游频道出品

立即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2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