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SimpleVirusEncephalitis,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是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本病呈全球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国外HSE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为1%,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约为6.8%,也就有10万分之,10万分之,均远远高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从这个角度思考,精神障碍可能远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更常见。)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HSV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
HS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性双链DNA包膜病毒,分为I型和II型,成人HSE多由HSV-1感染所引起。
HSV-2感染可造成生殖系疾病和新生儿脑炎。
S.H.E是中国台湾女子流行演唱组合,由任家萱(Selina)、田馥甄(Hebe)、陈嘉桦(Ella)组成。目前处于单飞不解散的状态。
HSE的病理:
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
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可见CowdryA型包涵体。
HSE的病理改变主要以颞叶内侧、边缘系统和额叶眶面最为明显,亦可累及枕叶,其中脑实质中出血性坏死是一重要病理特征。
镜下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状,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内含有疱疹病毒的颗粒和抗原,是其最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此包涵体为疱疹病毒的颗粒和抗原。HSE急性期过后,可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脑组织萎缩。
HSE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
多急性起病,潜伏期2~21d(平均6d)。
前驱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腹泻等。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HSE的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症状突出(人格改变\记忆丧失\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幻觉)。
在数日内快速进展,多有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昏迷。
1/3病人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
CNS局灶损害症状:偏瘫、失语、视野缺损、外展神经麻痹(一侧眼球不能向外转,两侧眼球不能同步移动,复视,视物模糊,头晕)等。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出血性坏死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
HSE的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细胞数增多,(50-)*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占优势,但可迅速转变为淋巴细胞居多数,重症可见红细胞,CSF黄变。
蛋白质可高于正常,通常<mg/dl,糖和氯化物正常。
确诊:ELISA法测双份CSF抗体,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2次)。
PCR早期快速诊断: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简写ELISA),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包括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也可扩增R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检测技术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生物学技术
IgM常常出现在感染早期,而IgG往往出现在感染后期,在风湿病患者中常见。
CT征象:
头颅CT,发病1周内多正常,其后可见一侧或两侧颞叶至岛叶低密度影,有占位效应,伴有出血时可见有高密度影。
增强CT扫描,可见颞叶、岛叶表面线状强化。
MR征象:
MRI检查可较早显示病变部位,可作为HSE首选的检查方法。
颅脑MRI检查显示颞叶、额叶眶面、岛叶及角回等处T1加权像轻度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出血时T1及T2均可见高低混合信号、并有脑水肿及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后可有脑膜和脑回的强化。
但也有部分患者颅脑MRI检查无异常表现。
脑电图:
常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
HSE的诊断依据:
发热头痛\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体征。
CSF细胞数增多,因HSE有出血性坏死,CSF可有红细胞(50~×/L)。糖及氯化物正常。
EEG:额颞为主,在慢波背景上出现局灶性周期性棘慢波。
CT或MRI:额底、颞叶内侧出血性病灶,无强化。
病原学诊断依据:
PCR检测:用PCR检测病毒DNA,可早期快速诊断,标本最好在发病后2周内送检。
急性期与恢复期CSF抗体滴度。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脑组织或CSF标本HSV分离、培养。
HSE的鉴别诊断:
其他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等,也可有发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其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伴结核中毒症状、颅高压征,脑膜刺激征(+)。CSF白细胞(50-)*/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高,糖、氯化物低,CSF涂片见抗酸杆菌。
化脓性脑膜炎:全身感染症状重,CSF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CSF细菌培养或涂片(+),抗生素治疗有效。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多累及脑、脑膜、脑干、小脑和脊髓等部位,影像显示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累及脑白质,HSE多累及灰质,一般不累及脊髓。
HSE的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病因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lovir)为首选药物。
常用剂量为15-30mg/kg.d,分三次静脉滴注,连用14-21天。若病情较重,可延长治疗时间或再治疗一个疗程。
副作用有谵妄、震颤、皮疹、血尿,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更昔洛韦(Ganciclovir):5-10mg/(kg.d),14-21d
适用于阿昔洛韦治疗无效的HSE。
临床高度怀疑和不排除HSE时,应给予阿昔洛韦治疗,不应等待病毒学确诊后治疗。
免疫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出血坏死灶)。
对症支持治疗:
重症及昏迷须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静脉高营养。
高热,惊厥:物理降温、抗惊厥、镇静等。
脑水肿:早期脱水降颅压,可短程用皮质类固醇。
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恢复期康复治疗。
预后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f/1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