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范霄翔)医院神经内二科是国家临床脑病重点专科,是山西省神经内科专科联盟理事单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点临床科室。科内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度合理。医护人员共22人。医生组含硕士6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讲师)2人,住院医师(助教)2人。
科室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脊髓及肌肉病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中西结合、针药结合(腹针疗法、中药膏方、针灸、推拿、中药穴位贴敷、灸疗等),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对于脑卒中、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头痛、头晕、失眠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科室在帕金森氏病、小脑萎缩、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和超早期康复等多种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专长和特色。
据资料报道,约70%的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为什么冬季容易发生中风呢?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本期《健康之声》我们邀请到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文雅为大家讲解中风的防治之道。
文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内二科主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针联腹针传承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山西省中青年临床领军人才,师承“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山西省卫健委百名临床领军人才,“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学术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腹针疗法与中药结合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小脑萎缩等多种疑难杂症,应用腹针疗法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叫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据文雅介绍,目前,主要有十大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坚持适量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其他: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必须避开的四大误区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时经常走弯路或被误导,大凡行走的时候,偏瘫侧上肢向胸部勾紧,同侧下肢在地上“划圈”的人都是未进行过康复治疗造成的。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我国专家对脑卒中偏瘫也进行过一些对照观察,例如:偏瘫患者步行恢复率:康复治疗组89.7%,单纯神经科治疗组65.2%;平均住院日:康复治疗组74.4天,单纯神经科治疗组.1天。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绝非靠药物、休息和营养就能逐渐恢复的疾患,必须尽早康复治疗,才有希望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误区2: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
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等。
误区3: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
在医学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结果,即家庭人数成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树立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4: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医院
小沙范霄翔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