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utzfeldt-Jakob病

病例资料 

患者,女,59岁,农民,以进行性痴呆、言语不利、行走不稳4个月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伴随行走不稳。3个月前认知障碍明显,不认识亲属,并伴随言语困难、四肢僵硬、大小便失禁,血压、血脂、血糖正常,无恶心、呕吐、发热。

查体

神清、淡漠,计算力、记忆力差,构音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无异常,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稍欠稳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头颅CT

双侧尾状核头部、体部及壳核呈对称性略低密度改变,边缘模糊(图1)。头颅MRI示双侧尾状核、壳核对称长T2信号(图2),FLARI像及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图4、5),T1WI呈略低信号(图3),增强扫描无强化(图6)。

脑脊液检测

14-3-3蛋白(Westernblot)阳性。PRNP基因序列分析:E200K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动态脑电图:3相棘-慢复合波。

综合诊断

遗传型Creutzfeldt-Jakob病。

讨论

海绵样变脑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非炎症性致死性疾病,较罕见。1920年由德国神经病学家Creutzfeldt和Jakob首次报道,目前关于CJD的发病有两种假说:外源性感染和正常PrP基因的点突变,即携带朊蛋白的动物和少数医源性感染、遗传的朊蛋白基因突变所致。

CJD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特征是灰质海绵样变性,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单个或聚集分布的空泡为标志;病变弥漫于大脑灰质、纹状体、丘脑、脑干的灰质结构和小脑皮质的分子层,也可分布在海马。

本病发病高峰为50~70岁,临床表现多样性,以人格改变起病,伴进行性智力衰退,无发热,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肌阵挛和共济失调、癫痫等,晚期均发展为去皮层状态。

CJD影像表现

MRI扫描包括DWI和FLAIR序列上的大脑皮质高信号和/或基底节区(尤其是尾状核头和壳)双侧、对称、均质的信号增高,此外也可有海马、丘脑、小脑皮质受累,而T1WI序列未见异常,增强未见病灶强化。苍白球受累少见。在病变早期,基底节病变可以不对称,长期随访病例可见快速进展的脑萎缩。本例患者MRI增强检查病灶未见强化,这验证了CJD患者脑部病变不伴随炎症过程的说法。

免疫荧光检测CSF中14-3-3蛋白阳性,这与CJD脑组织大量神经元被破坏导致14-3-3蛋白释放至脑脊液有关。本病还可出现特征性间隔0.5~2.0s周期性棘-慢复合波,本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基本符合上述特征,但T1WI信号与文献不符,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CJD的精神异常和智力下降需同Alzheimer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相鉴别,前者病情发展迅速,有其他局灶性损害表现,而后几种疾病多进展缓慢,脑电图检查无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锥体外系损害需与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鉴别,这些病无肌阵挛,脑电图检查中无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根据CJD的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脑电生理、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查不难a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随访

本例患者经确诊两个月后死亡。患者的一子二女PRNP基因检测均为PRNP基因E200K位点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

作者:陈龙华南阳医学高等医院

来源:放射学实践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