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昆明
“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
云南省委宣传部
授予张桂梅同志
“云岭楷模”称号
授予决定指出——
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她无私无我,给予福利院孤儿和贫困山区女孩母亲般的呵护,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托举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
张桂梅,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熟悉她的人知道
她一没家庭
二没财产
还没有健康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
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走过“大有大无”的“强悍人生”。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五点多起床,十二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是严厉的批评者,也是和困难学生抱头痛哭的师长,十多年如一日。
办学11年来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她走进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家里。
都是何等艰辛的山路啊!都是些怎样困难的家庭啊!包车司机都不愿去,爬山常常几个小时,坐摩托车曾颠断两根肋骨,早出晚归两头黑,她握住家长黝黑皲裂的手,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命令”随行者捐出随身的钱,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
张桂梅说,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这十多年来,她把多名女孩子送入大学改变命运,这背后是她作为校长“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年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期,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从中甸到大理追随他当了老师,伉俪双飞令人羡慕。不料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积蓄,依然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为了缓解悲痛,张桂梅决定离开伤心地,申请调动工作,最终选择了从未去过的华坪县任教。
到华坪后,张桂梅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不少。
有的家长带着一大包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儿从课堂上消失了,回家嫁人……张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记者:您有什么办法让她们继续读呢?
张桂梅:让村干部跟家里沟通,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一定让她读书。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
记者:您挣的钱不是没完没了的?
张桂梅:是有数的,那我就自己少消费一点。我这个班50多个人,起码我不让我教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
“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儿童之家和民族中学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然而,这并不容易,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家庭来说,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是儿子优先,牺牲女儿的前途。
张桂梅不仅要扭转家长的观念,还要筹集办学所需要的经费。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近乎疯狂的梦想四处奔走。
张桂梅:我当时很傻,我想这个事情是好事,只要我提出来你肯定会支持。认识的不认识的,我跟你要你都会给一点。
记者:去哪儿要?
张桂梅:满大城市去要,就像乞丐一样。那时我是一个优秀教师了,我把所有报道还有证件带齐了,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到城市里面,我拿着我的证明就跟你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
记者:人家给您的回应是什么?
张桂梅: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从年到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从年到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
“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为了辅导好这些夜晚苦读的高三学子,张桂梅专门安排了各科老师轮岗答疑,她自己也会全程陪同,时不时提醒学生们注意眼睛、别着凉了,遇到一些新的题型,她会拿出手机,帮学生搜索解题思路。
张桂梅:我到山里面去家访,她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什么?回学校我就把老师集中起来,我说你们干就干,不干,你们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
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县里计划将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继续就读,并承诺依旧全免费。
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张桂梅:我把这6个党员找来,我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从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张桂梅: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孩子们拼命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只有这个办法,看着孩子那个样子我们也难过,这就叫拼了。我不这么干,我的学生就上不了浙大,我的学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
记者:那您要付出什么?
张桂梅: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我们这几乎是用命换来的。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盯完课间操,张桂梅终于可以歇一小会儿了,她回到办公室,吸一吸氧,吃口早餐,再把兜里的药吃了。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做着做着把时间做没了,就把自己的生活忘了。当我走进华坪、走进民中、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实际上我也就走进了贫穷,当时我没有思想准备,只是说干一两年吧,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当听着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值了,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出名后的张桂梅,自己花钱一如既往能省则省,每天还是乘坐助手的两轮电瓶车穿过街巷,来往于女中与福利院之间;到医院看病,仍像过去一样排队等候,但如果是孩子病了,她会千方百计“找关系”请最好的医生诊治。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学,有进清华、进北大的!”向记者说这话时,张桂梅显得很平静、快乐。
从年发现肿瘤到如今18种疾病缠身,张桂梅没有退缩、放弃,只有坚守、进取。对自己漠不关心地“冷”,对孩子满腔热枕地“暖”。张桂梅20多年扎根华坪孜孜以求的无声行动,感染、激励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人们心目中,她就是华坪精神最鲜活的代言人。
榜样是最实在的引导,楷模是最新美的气象。
女子高中党员教师勾学华,结婚当天还站在三尺讲台上,一直上完当天所有的课,他才匆匆换上礼服赶去散场的婚礼现场;
杜朝仙原先是昆明一所高薪私立学校的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张桂梅的事迹,她毅然辞职慕名来到华坪女子高中;
当年因觉得学校管理严苛,带头辞职离校的陈建华,9个月后又回到学校……
在张桂梅的言传身教带动下,全校老师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努力办学教学。
如今,校门前的大树挺拔葱翠
辉映着运动场石壁上
“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
让人仿佛嗅到
来年鲜花盛开的芬芳
-TNEEND-
来源:云报客户端整理,综合自央视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日报等
编辑:任杨坤
审核:杨西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1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