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最早接医院,收治病人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张定宇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同时,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却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无理治疗。张定宇分身乏术,妻子住院期间只去探望过一次,病愈出院后也不能常在身边照料。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张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身为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曾经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02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03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办校10年来,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04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抗癌厨房”的人间烟火,用17年的坚持,感动了整个中国。
每天中午,医院一墙之隔的小巷里,有一间露天厨房总会挤满炒菜的人,切菜声、炒菜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与升腾的油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大家称这个厨房为“抗癌厨房”,医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属。
年,一对夫妇带着患病的孩子来到他们的油条摊前,小心翼翼地问熊庚香,卖完早餐后能不能把炉灶借给他们用,他们的孩子想吃妈妈做的饭。“十来岁的小孩,看着真让人心疼。”熊庚香二话没说答应了。没过多久,医院附近有个地方可以炒菜的事情传开了。一开始,每天有十几个人借炉子炒菜,后来增加到几十上百人。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炒一个菜收5角钱,直到年才涨到1元钱。
05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先进事迹。他是一级战斗英雄,空军3师9团1大队大队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年轻的我空军“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本人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五架,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那就是王海曾驾驶过的功勋飞机。几十年过去,每当回首那段英雄往事都令人心潮澎湃。年初冬,根据志愿军空军的统一部署,空三师50名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15型歼击机开赴安东前线。“王海大队”第一次入朝作战,一到前线,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王海和战友们就接连进行了几次熟悉战区、航线的飞行。一大队在王海的率领下,打一仗,进一步,越战越勇,越战技术越精,成为一个英雄辈出的战斗集体。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王海大队共参加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飞行员人人都创造了战绩,每架战机上都涂上了象征着击落敌机的红五星,成为共和国空军的第一支王牌飞行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王海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辉煌战绩,也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敢和美国空军较量的唯一的空军司令”。由于战功卓著,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给他记特等功、一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年1月10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王海二级国旗勋章,同年11月8日再次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及军功章。
06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他瞒着家人医院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带头人”,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除夕之夜,汪勇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的求助信息,由于公交停运,医院医院夜班医护人员,下班后只能步行回家,最远的要走4小时。汪勇几经辗转加入“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医护人员的求助,刺痛了他的心。“公司人手不够,我去代岗上班。”汪勇第一次骗了妻子,开车到医院门外,在沉沉夜色里迎来新年。这一天,他跑了30个来回,也开始了他的守护逆行白衣天使之路。经过两三天的接送,医护人员对车辆需求越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通勤车后,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汪勇得知医院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他就千方百计寻找爱心资源,免费送上热腾腾的白米饭;医院医护人员的各种日常生活需求,他不厌其烦,帮着修眼镜、买拖鞋、定蛋糕、买秋衣秋裤……汪勇被国家邮政局授予“最美快递员”称号。
07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年到年我们共发了14颗卫星,截至年,将会有30多颗北斗三号卫星闪耀太空。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经过谢军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北斗用上了自主开发研制的原子钟,其天稳定度达到10-14量级,授时精度50纳秒,万年只有1秒误差。卫星研制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工作久了,奉献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觉得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做这些事情”。北斗团队要在确保所有在轨北斗卫星稳定工作、可靠运行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开展备份星的研制工作,同时不断跟踪与研究用户的需求,开展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论证工作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更加融合、更加泛在、更加智能的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研究,让北斗系统更精、更广、更强、更智,更好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08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
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奖,就她对诗词的讲解精妙绝伦启发无穷,她的诗词写尽人生悲欢离合,她的德音遍布大江南北浸润心灵。繆钺先生称她“怀京华北斗之心,尽书生报国之力”。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一阕词,就是对古典诗词最好的注解。她,就是叶嘉莹。
09向绝地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这条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举目四望。那片山,曾将祖祖辈辈死死困住;山上,埋着6个为修路牺牲的兄弟……
16年前,毛相林率领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19栋农房改造成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
10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成立于年,一代代测绘队员常年奔走野外探索山河,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守卫祖国利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成立于年。6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两下南极、七测珠峰,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9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超过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多圈。一批又一批的队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精准详实的测绘产品和测绘数据。
矢志不渝为国测绘、艰苦奋斗开路先锋、甘于奉献薪火相传、党建铸魂政治保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成就展、测绘技术发展简史七个篇章的展览。除了给同学们讲述国测一大队的历史沿革、光辉成就以及成就背后的感人故事之外,他还站在一座雪山的微缩模型前,重点讲述了珠峰高程测量外业观测实施过程中的艰辛故事。
来源
百度
编辑
孔明亮、陈静宇
责编
韩磊
审核
王增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