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无亲疏,
天下高龄皆父母;
老残不孤独,
人间晚辈尽儿孙。
“爱思康杯
孝行天下——感动中国十大孝心好儿女大众投票评选”正在火热进行中!
10月9日起,我们每日发布10名孝心好儿女的先进事迹进行大众投票。现在,就让我们继续看一下以下10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吧!(排名不分先后)
21、邱桂梅—用孝心为老父亲撑起一片天邱桂梅,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58岁。
邱桂梅家生活贫困,十几年来只靠她自己打零工赚来的微薄收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年老母亲去世,年唯一的哥哥又突然离去,除了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赡养父亲的重任一下子全都压在了她的身上,这使得原本生活清贫的她生活变得更加艰辛。
做了一辈子农民的老父亲,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身体已经不再硬朗,经常是体弱多病,尤其是父亲多年的老病——肺气肿,经常复发。每次生病住院,只有她一个人整日整夜的陪在父亲身边,端水、洗脸、洗脚、喂饭、逗父亲开心、陪父亲聊天……所有这些,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样样细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女儿就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着父亲,她的悉心照料让父亲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幸福,脸上总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用一片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22、聂明华—公婆的好儿媳,父母的好女儿聂明华,年出生,安徽泾县人,曾在国有企业县缫丝厂工作,后下岗自己创办小企业。
年,聂明华工作的企业倒闭,丈夫也内退,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聂明华不得不外出打工。年医院,她听到消息后连夜从公里以外赶回到家里,在医院不分日夜的照顾着父亲。
出院后,父亲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她到处求医问药,想尽一些办法为父亲治病,终于在她的努力和悉心照顾下,半年后父亲身体好转,生活基本自理。
除了孝顺父母,聂明华对公婆也是尽心尽孝,公公平时喜欢喝酒,她每次回家都会带上两瓶。每逢长辈生日或节日,无论多忙,她都会看望双方老人,买礼物送给他们。去年冬天,公公生病住院动了小手术,聂明华义不容辞的放下了所有工作,为公公送饭送水,精心照料。
这就是聂明华,公婆的好儿媳,父母的好女儿!
23、王华蕊—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王华蕊,62岁,山西左权人。
王华蕊的丈夫因患有肺气肿多年卧病在床,王华蕊义无反顾的担负起照顾丈夫和公公的职责。王华蕊的公公是一名老红军,由于早期参加革命,落下了一身伤病,脑梗、胆囊炎、胃病、心脏萎缩等疾病,全靠药物支撑,医院数次,每次都是王华蕊陪伴在身边,为公公忙前忙后,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医院的人都以为王华蕊是亲生女儿,当知道是儿媳的时候都惊讶不已。
公公住院需要很大花费,但是王华蕊都是眼都不眨一下,借钱也要为公公治病。公公胃口不好,她就每天换着花样下厨,医院一口一口喂给公公。
像王华蕊这样以百善孝为先为己任,多年来无怨无悔的照顾老人的好儿媳,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4、张淑香—她用行动诠释孝心张淑香,出生于年,长春市宽城区人。
年3月,张淑香的公公突发脑血栓,张淑香义不容辞的担负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在医院里无论什么脏活累活都是她干,婆婆过意不去想要帮忙,她说什么也不肯让年迈的婆婆动手。住院期间,她每天夜里精心陪护,公公每晚都要翻身数次,都是她来帮助老人翻身,每一天为公公喂水喂饭,洗洗涮涮,毫无怨言。
公公出院以后,她把公婆接到身边,每天精心照顾,无论多忙多累,都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帮助公公锻炼恢复身体,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公公的病情也有所好转。
每次说到媳妇,公婆都非常感动,婆婆更是动情的说:下辈子,我还要这样的儿媳。
25、孙适聪—十八载无怨无悔,你就是我亲娘孙适聪,63岁,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退休干部。
年,孙适聪的公公弥留之际,把老伴儿托付给了孙适聪照顾,从此以后,孙适聪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十几年前,婆婆就患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孙适聪一直陪伴在身边,照顾起居,有一次半夜的时候婆婆便秘,药店都关门了,孙适聪没有办法,就用手帮助婆婆排便。
从婆婆患病到现在,十八年来,她每天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经常大小便失常,就算正在吃饭,她也立刻为婆婆更换干净衣物,婆婆没有牙齿,为了保证老人营养,她专门买了榨汁机,三顿饭都要榨汁一口一口的喂,如今婆婆已经94岁高龄,仍旧被照顾的妥妥当当。
当有人问起老人谁最好的时候,虽然神志不清,老人依旧立刻指着孙适聪说:她最好。
26、王淑侠—最美教师,最孝儿媳王淑侠,吉林省松原市三县堡乡中学的一名老师。
王淑侠和丈夫都是中学教师,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为了村里的学生,他们没有离开,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一呆就是18年。
年以后,王淑侠的婆婆和母亲相继去世,照顾公公和父亲的重任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年,公公的小脑萎缩症不断的加重,从刚开始的精神不好、健忘,逐步恶化成大小便不能自理,到最后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
为了让公公有个干净的生活环境,王淑侠为公公准备好多小被子,以便随时更换,她每天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吃饭、吃药、洗衣做饭,同时还要抽时间照顾自己的父亲。由于长时间忙碌,身体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检查出来许多疾病,最近由于过度的劳累又检查出脑部出现了多个缺血灶。但是,她心记老人的安危,一时一刻也不愿离开老人身边。
她是老师,也是最孝顺的儿媳。
27、孙亚楠—坚韧的人生,不折的脊梁孙亚楠,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于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开封大学。
就在同一年,孙亚楠的父亲得了脑梗,无情的病魔让爸爸成为一个植物人瘫在床上,亚楠的妈妈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病倒。家中的一切都落在孙亚楠的肩上,她不仅要照顾着家里生活,更是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小亚楠并没有被这样的困难打倒,而是用她羸弱的双肩背负起了家庭的一切。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利用周末跑到几十里外去给学生做家教,假期一连做几份兼职。不管是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小亚楠全部都挺了过来。
父亲走后,妈妈的身体也更加虚弱。弟弟还小,亚楠咬牙坚持下来。她不但把妈妈和弟弟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在教学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亚楠的事迹和精神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并为有这样的孝心好儿女而感到骄傲。
28、杨伟宗—80后养子,把孝心变成孝行杨伟宗,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镇人。
杨伟宗的父亲今年六十九岁,患有脑梗、心脏病、脑供血不足,行动不便。母亲身体也不好,患有糖尿病身体十分虚弱。所以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家里唯一儿子杨伟宗的身上。
自从父亲患病以来,他多年坚持每晚给父亲泡脚、按摩、修剪指甲,并且经常给父亲理发。无论白天干活有多累,每天回去都陪父亲聊天讲一些有趣的事,因为父亲行动不便,杨伟宗生怕父亲摔倒,所以每晚为父亲洗澡。
其实在父亲的心中一直隐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杨伟宗是领养来的。当杨伟宗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扑通给父母跪下了,他拉着父亲的手说:虽然您不是我的亲爹,可在我的眼里您比我的亲爹还要亲,您二老不用担心,儿子就算吃再多苦、受再多的累,也一定要让你们安度晚年。
杨伟宗,一个八零后男孩,用他的双肩坚强地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这才是中华民族孝道的传承。
29、李秀江—久病床前有孝子李秀江,63岁,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北里小区的普通居民。
李秀江的家中有一位90多岁的老母亲,作为兄弟几个的老大哥,他自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孝敬父母、帮扶姐弟、养育子女、勤俭持家。就在今年,心脏不好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李秀江老人除了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还要照顾老母亲的吃喝拉撒。
母亲年事已高,双眼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听力也不好,所有的事情都要李秀江代劳,他每天都要给母亲擦洗,将热腾腾的饭菜做好,再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每天给老人喂水果,保证老人的健康。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李秀江多年来侍奉老母亲的事迹在邻里间已传为佳话。他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去的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子,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的时候,儿子也会这么孝敬自己的。
30、王达—上门女婿胜似亲儿王达,唐山迁安西峡口村上门女婿。
五年前,王达的岳父、岳母相继患上脑血栓,在外打工的王达急忙赶回家,床前床后地伺候,当儿又当女。
岳父落下了后遗症只能拄拐棍行走,岳母至今仍瘫痪在床,这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患病的二老,单身的叔叔,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王达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但他没有退缩,白天上班挣钱养家,晚上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三老,春种秋收他都是起早贪黑去干,从不舍得歇工。
岳父的脑血栓反复了三次,每次花费一万元以上,出院后也要靠药维持,这些费用都是小两口东借西借凑来的。为了还债,夫妻俩省吃俭用,舍不得添一件衣服、一件家具。王达总是对妻子说,咱们俩苦点没事儿,一定要让三位老人吃好喝好。
王达这个上门女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婿胜似亲儿,为老人尽心尽孝的感人故事。
活动提示
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hl/1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