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咨询 http://health.zgny.com.cn/c/c2/m/

前言

令我意外的是,前不久发的《老城旧事:那些有意思的东关老街巷名字》得到了很多人浏览和转发,一些人留言或者私聊与我,提供各种材料,在这里一并感谢。也有人告诉我说,为何不写写潍城老街巷的由来故事,想想也是,就有了本文。地图还是采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潍城区历史地图集》中那张据民国26年图绘的潍县城坞图。也有人质疑这地图存在纰漏错误,有个别地方标注有争议,我想也是瑕不掩瑜吧。

正文

老潍县城(现在的老潍城)的布局很有特点,分别以东门大街西门大街(现在的东风街)和县府大街南门大街(现在的向阳路)为中轴线,分成东西南北四部分。县城中心当然是以大十字口(医院)为核心,向四周辐射,而县衙门以及后来的县政府,都设在县府大街北段(现在的向阳路潍城公安分局附近)。下面说说老潍县城那些有意思的老街巷名字(部分)

郭宅街当年这里可是身世显赫的潍县名门望族郭家院落所在地,在《潍县志》有记载: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同时郭宅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建筑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如今古宅再也看不见,郭宅街物是人非,现在已是美食小吃一条街,潍坊诸多吃货慕名前往的地方。

田宅街田家当时在潍县城也不可小瞧,有财力有实力,以下摘自百度百科:“老潍县田宅街的由来田烳,字士行,号南村,祖籍河南。乾隆初年,随其父迁居南门大街,以走街串巷收购废品为生。后爆发为潍县巨富,在南门大街广置房产,娶妻纳妾,相继生子13人,便在所购房产基址上大兴土木,新建深宅大院13处,沿街13个大门相对排列,13个儿子每人一处。从小十字口以南到水巷子口以北,大都是田氏住宅,这段大街由此改称田宅街。”

在田宅街上,比较有名的是小黄楼,它的主人是丁家丁叔言,后来解放潍县时,中共领导许世友将军和曾山同志入住过,现在已经作为中共潍坊市特别市旧址保护起来,还有路南的石佛寺和天仙宫,下文有详细介绍。田宅街和南门大街,后来统一改成向阳路。

郭家巷相比郭宅街,这条位于关帝庙北邻的小街有些低调,比较不为人所知。在它东临有一个湾,郭家巷湾?往北走过去,直通东大街和当时平寿湖。有人说现在十笏园文化街区的新建郑板桥纪念馆东临那条小路,往北走到头,就是当年郭家巷的位置。

梁家巷(不是梁家辉,也不是梁家仁)其名字现在已被曹家巷取代,位置在东大街与曹家巷交叉口往南一点的样子。

罗家巷(不是罗嘉良,也不是罗家英)和梁家巷一样,其名字也被芙蓉街取代,位置在东风街与芙蓉街交叉口往南一点的样子,现在三中东墙和万印楼。

胡家牌坊街现在潍城城区,比较有价值或者广为人知的古建筑,除了万印楼和城隍庙关帝庙小黄楼,就是十笏园了,它就位于胡家牌坊街。说起老潍县历史,似乎总是绕不开潍县四大家族郭陈张丁以及那些名门望族胡家田家等,都知道十笏园主人是清代丁家丁善宝,其实它最早是明代胡家的旧宅,不过后来被丁家买了去。老人们常说,潍县城里“百步一庙坛,十步一牌坊”,并不虚夸。有的街道不足二百米,就有三四座庙坛,也有的小街巷一连就是几座牌坊。今天的胡家牌坊街就是潍坊仅存的以古代牌坊命名的街道。在明朝时,本地胡氏家族祖孙四代为官期间推行善政后赢得赞誉,朝廷为此批准建造一座牌坊“恩锡四世坊”予以表彰而得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古老的牌坊早已经被拆除了,街道两侧的建筑也大都消逝在历史滚滚尘烟之中,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幸好的是,还有十笏园以及关帝庙万印楼小黄楼,保存完好。

曹家巷在十笏园胡家牌坊街东边,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南北走向,向南通东风街,前面说的梁家巷,改名曹家巷,它长度向北延伸,与东大街相接。

历史悠久、文风浓郁的潍县城,一向多庙堂。很多老街巷的名字都是由街上的庙堂得名而来。比如:

撞钟院前街、撞钟院老过道、撞钟院后街

它们的名字都与附近一座很有名气的撞钟院有关。元代状元张起岩曾经把这座撞钟院写入潍县八景,叫做《北楼晓钟》。

原来在城关撞钟院街观音大士庵内有一口大钟,撞钟院也由此得名。后来挪到北门城楼,每当晨曦之时,敲击大钟,响声之大,全城老少爷们都能听到。观音大士庵曾经被叫做撞钟院,后来改成一所学校,大致位置在今潍城区颐园小区内,当时撞钟院南北有两个大湾,南为前湾,北为后湾,如今后湾尚存,不过已是垃圾堆如山的废水池。

南寺前巷、南寺后街、南寺前街

它们的名字都与一座叫石佛寺的寺庙有关,不过当地老百姓都喜欢叫它南寺。

石佛寺俗称南寺。周围的南寺前巷,南寺前街后街就是这么来的。当时位置应该在潍坊中级法院院里的位置。最早建于宋代,据说和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还有一段渊源呢,苏东坡被贬到密州(今诸城)做官时,还曾专门来石佛寺找好友喝茶聊天呢。石佛寺当时供奉一尊弥勒佛木像,和一尊石佛像以及一尊铁制佛像。后来木佛像不知去向,石佛像没有头了,铁佛像没有手了,被放置在市博物馆保存。

南宫前街、南宫西街、南宫后街、南宫湾堐

说完了南寺,必须要说一座天仙宫。在南寺的东边,相邻不远,当地老百姓想、都喜欢叫它南宫。附近这些街巷的名字由此而来。

天仙宫俗称南宫。很多资深吃货对南宫和乐念念不忘,可能不一定知道南宫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南宫原来叫天仙宫。天仙宫在石佛寺的东边,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就是老百姓口中说的那个天老爷。天仙宫和石佛寺虽然相隔不远,由于受制于两个不同的宗教,一个道教,一个佛教,却是老死不相往来。天仙宫大致位置应该在百货大楼北面,和平广场的院里。你还记得以前文章里提到的那棵老槐树吗,对了当年它就是属于天仙宫的。

增福堂街

在潍城大多数老街巷中,我对三中南边那条增福堂街最熟悉了,也最有感情。因为我的童年时光就在那里度过的,一直住到拆迁才离开。关于这条街上的那些人和事,在前面文章已经介绍很多,这里不再繁述。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街上的增福堂和这条街名字由来:

有文字记载,增福堂街的增福庙早在大唐时期就存在了,那时这里仅有几户人家,庙里供着的是增福财神爷(淄博淄川五松山人李诡祖),是潍县人专门从淄川请过来的,唐宋时期这里一度香火鼎盛,不过后来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增福庙逐渐败落。

大约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位潍县商人出资把增福庙重修了一遍,把财神爷李诡祖塑像也刷新了,并且加上了观音菩萨塑像,后来到了弘治年,有一位南方僧人路过这里,看到李诡祖和观音菩萨“同居一室”,心里不快,用化缘来的黄铜给观音重塑金身,由此显得观音地位在财神爷之上。明末清初,还是战乱,增福庙再次败落。大约康熙年间,财神爷一度被请出增福庙,从此由观音菩萨“独居一室”了。增福庙从此被改名为“白衣观音堂”,到了道光年间,在增福堂居住的陈家出资再修增福庙,重塑财神金身,使得增福庙焕然一新,这条街从此有了新的名字,就叫做增福堂街。解放后,所有供奉的塑像都不见了,增福庙后来成了学校,增福堂小学和幼儿园,再后来彻底消失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增福堂街也消失了。

岳王庙街

增福堂街往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就是岳王庙街。往北到西门街,往南到南马道,其实它与增福堂街交叉口往北,最早叫冶坊巷子,往南叫南下洼子,后来统一改名叫岳王庙街。现在仍是通到东风街,往南到太平街就截住了。岳王庙街的名字由来当然与岳王庙有关,岳王庙在岳王庙街南首,芙蓉小区西南角,南月河的南边,现在胜利街南关工行的西北。这里还有一个与县令郑板桥有关的典故,摘录如下:

当时潍县有一位康熙的监生叫做于适,他在岳王庙上题匾曰:“发育万物”,当时郑板桥来潍县后于适已经去世,郑喜欢到处题字,唯独不敢在东岳庙题字,说:“我不如他(于适)”。

城隍庙街

胡家牌坊街过了向阳路往西,就是城隍庙街。这条街因为有一座城隍庙而得名。城隍庙还在整修中,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它整修之后,能够重新回来民众的视线之中。

其他还有待考证的,射步亭街、宋家门楼等。这两个街巷的名字非常形象,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是不是曾经有一座叫射步的亭子呢,是不是有一座宋家建起的门楼呢,手头资料实在有限,还请各位提供线索,还原当年实情真貌。

东门大街、西门大街、南门大街、北门大街

东门大街西门大街在同一条直线上,就是现在的东风街。南门大街与北门大街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南门大街往北,过了田宅街和大十字口后,是县府大街,而北门大街比前面三条中心大街小多了,在今三中校门对面的位置,不过有幸的是,北门大街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改变,而且长度向北继续延伸,过了福寿街和北宫大街,一直延伸到卧龙街玉清街。而前三条中心大街都改了名字,分别是东风街和向阳路。

东马道街、西马道街、南马道街、北马道街

这四条马道的命运各不相同。当年可是围在县城四周,和护城河一样,守卫着这座老城,来往车辆行人络绎不绝,现在北马道街尚存,在向阳路老城墙的南邻那条小街,往东通往曹家巷,往西过了向阳路北门大街,可通颐园小区那个撞钟院后湾。至于其他三个马道街,随着后来月河路和平路扩建,以及芙蓉小区兴建,现在基本都找不到踪影了。

南巷子关于它的名字,取名南字,或许临近南寺或者南宫的关系吧。妄自揣摩,会不会当年就叫做南寺巷子或者南宫巷子呢,为了图方便,不至于混淆,缩写为南巷子?

后记

鉴于篇幅,其他还有等,我们下回分解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9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