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医学文献介绍,“脑萎缩”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只能靠药物改善现状延缓其发展过程。为何看似遥不可及的“脑萎缩”会成为流行病?是否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何躲开致病危险因素?如何做好预防工作?7月14日法制晚报《健康大讲堂》栏目,邀请中国神经系统疾病专家、神经组织修复疗法项目研究成员王常在主任,为大家讲一讲关于脑萎缩的事儿。
王常在,主任医师,中国神经系统疾病专家,神经组织修复疗法项目研究成员,现任北京仁爱堂国医馆神经治疗中心主任,对国际生物治疗有着深入研究。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6年,医院神经科工作13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26年的经验中总结了大量的学术经验,并结合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在国内外知名媒体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王常在主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始终视病人如亲人。由于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深受患者赞誉。
什么是脑萎缩?
这期节目我们还来了一位新嘉宾,我们的小胖机器人。先听听“他”是怎么解释脑萎缩的吧;“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的王常在主任对小胖的解释非常认同,并且认为小胖解释地很全面。王常在主任补充道:“通俗来讲,人的脑组织相对体积逐渐变小,自己平常不注意,导致脑细胞慢慢流失从而产生了脑萎缩。”
王常在主任讲到,脑萎缩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每年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而导致萎缩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其病理变化可见脑回变平,脑沟增宽,脑室脑池扩大,脑重量减轻。多为大脑皮质萎缩。因萎缩部位和涉及范围不同又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脑萎缩,大脑、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
脑萎缩的临床分型
1.以大脑皮层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大脑萎缩:临床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和反映迟钝。
2.以小脑病理改变为主的小脑萎缩: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语言蹇涩、呛咳等。
3.遗传性脑萎缩:分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临床根据病理改变特征分脊髓型、脊髓小脑型、小脑型和周围型几类。
4.局限性脑萎缩:是因局部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或手术引起的局部脑软化,均可在病变部位及周围产生局限性萎缩,也叫某种脑病或脑损伤后遗症。
5.退行性脑萎缩:是以大脑、小脑及橄榄桥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出现的脑功能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痴呆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常见、多发病。对老年患者来说退行性脑萎缩是生理必然,但临床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差异甚大,随年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多属生理性,出现过早,症状明显的则应重视预防和治疗。
脑萎缩的临床表现
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分为大脑机能衰退和认知功能减退两大类,主要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行为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为主。
1.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2.记忆障碍
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3.性格行为的改变
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或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多疑自私;或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 4.智能减退、痴呆
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收集废纸杂物视为珍宝。病至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别亲疏,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杂言无章,终至完全痴呆。
哪些因素导致脑萎缩
脑萎缩系多因素导致。遗传、脑外伤、脑卒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煤气中毒、酒精中毒、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等均可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临床上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小动脉硬化是老年性脑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
哪些日常习惯会引发脑萎缩?
①经常出差倒时差者:长期处于倒时差状态会刺激到人的大脑,产生某种大脑激素,导致脑萎缩。
②经常饮酒者:饮酒可能会影响脑代谢量,饮酒引起脑萎缩的速度比以前人们想象的要快。
③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中的人群:压力对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健康都具有负面影响。
④生活单一,缺乏乐趣者。退休后若无法在短时间调整生活形态,左、右脑运动不足,大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即容易产生脑萎缩。
⑤饮食不科学者。脑萎缩的高发人群在中老年,这部分人的身体状况已经在不断下降,因此饮食是急需要重视的一点。
王常在主任辟谣了一个大家都很 脑萎缩的检查
1、临床检查
大脑萎缩患者除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减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步态蹒跚、步幅宽大、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酒样步态,闭目难立征:睁闭眼均不稳,闭眼后尤为明显。语言缓慢、顿挫,意向性震颤,病理征阳性、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2.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MR(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回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脑沟增宽增深,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神经影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增大、橄榄体变扁平或缩小。
3.脑血管造影
可见脑动脉血管迂曲变细,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萎缩的治疗
如果检查出了脑萎缩的相关症状该怎么治疗呢?鲍艳春主任介绍到目前脑萎缩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激活脑代谢功能,间接抑制疾病的进展;激活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减少随脑萎缩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残存的脑功能状态及改善生活质量。
1.对症治疗
脑萎缩主要行对症治疗,根据脑萎缩症状不同,对症使用相关药物。
2.中药治疗
“健脑止萎汤疗法”是将中药、氧气、药物分子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施治,发挥协同治疗作用。中药在氧动力作用下雾化,由鼻腔粘膜及肺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同时,根据生物信息反馈原理、现代神经解剖学,中华医学,参照CT、MRI等现代医疗检测的定位诊断,对脑栓区带相对应的头皮、肢体进行治疗。
优势
健脑止萎汤疗法使药、氧、药物分子三者有机结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大脑的缺血缺氧状态,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促进脑部血管的侧枝循环的建立,加强脑部神经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脑萎缩患者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出现认知、运动功能障碍后,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有没有重要价值。
5.尽早治疗
早期治疗应在各种功能障碍出现后6个月以内,此时治疗恢复为最佳。对发病6个月以后开始治疗的患者,其恢复程度及速度均要比早期治疗者差。
生活中如何预防脑萎缩?
脑萎缩是中老年人易患的一种脑部疾病,发病率高,危害较大,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痴呆、智能减退、头晕、手脚发麻等症状,病情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在生活中做好脑萎缩的预防非常的重要。接下来王常在主任为我们带来了解脑萎缩的预防知识。
1、调摄精神,清心寡欲
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应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清静内守,精神自持,遇事豁达,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不贪心过度,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
2、明确病因,预防发病
对于病因较为明确者,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尽早祛除致病因素。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病,防止或尽可能的延缓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的发生;脑部的感染性疾病,宜预防其发生,对已发生者宜及早治疗;避免过量过久使用对脑组织有损害的药物;早期切除颅内肿瘤;防止滥用酒精及过量饮酒等,有效的防止可逆性脑萎缩的发生。而对于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应及时有效的治疗。
3、均衡营养,少荤多素
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少食肥甘滋腻之品,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营养均衡,禁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也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同时每天可做一些太极拳或气功之类的训练,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血氧供应。
5,“听、说、读、写”
听:多去听新闻广播,保持耳聪;
说:多与人交流,保持口明;
读:每月读一本书,保持眼明;
写:每天练习书法,保持手灵。
这样脑细胞每天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让你远离脑萎缩
北京仁爱堂赞赏
长按怎样治疗白癜风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最给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