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下山清水秀空气好,大龙湖畔土肥花香人长寿,群众的笑脸映照出幸福小康生活……”这是徐徐打开的新时代上林山水巨变的美丽画卷。特别报道《广西全面小康调研行》,今天请听《北林水清鱼鲜美》。
走进上林县西燕镇北林村拉敢庄,清澈的清水河蜿蜒而过,整洁平整的村道四通八达,鲜艳的三角梅迎风绽放,一幢幢新建的白色壮族民居错落有致。中午刚过,村民蒙绍球又在自家高密度流水养鱼基地里忙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像这么热的天,我们的水温不超过30度,最高都是28度,所以它也叫冷水鱼,用冷水驯养出来的鱼,它的肉是紧致细嫩,口感很好。”
蒙绍球说,北林村水资源丰富,水质好,一直有养鱼的传统。但是,过去养鱼,规模小,周期长,成本高,勉强够生活。经过多年摸索,他自创了高密度流水养鱼,在一个大池子里,把清水河优质的流水循环利用,达到环保标准,再通过增氧机的机械运动让鱼也经常“运动”起来,这样“驯养”出的鱼产量高、品质好。他告诉记者,“现在10亩的水槽一年可以养30万斤。鱼目前是9.5-10元一斤。去年存鱼(今年)清明刚卖完,卖了13万斤,价格得9.5元,总共收入多万元。”
蒙绍球还成立了渔业公司,带动周边近户养殖户,打开了贵州、云南市场,北林村鲜美的叉尾鱼成了贵州酸汤鱼的主要货源。北林村高密度养鱼产业的人均收入和过去在鱼塘养鱼相比,起码提高了3倍,人均一亩就可以得元。蒙绍球表示,“生活改善多了,通过养鱼还是提高了家庭收入。原来是平房,现在住两层楼,新建的,新装修,基本上家电什么都有,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面包车有2部,货车有1部,达到小康。”
其实,北林村不仅产鱼,这几年,北林村因地制宜发展起蛋鸡、黑皮冬瓜、油茶、高值渔等四大支柱产业,村民通过土地入股、产业资金入股等方式,获得分红和务工收入,年北林村村集体收入实现37万元,人均收入实现元以上。如今,北林村荒地变良田、泥沙路变水泥路,经过乡村风貌改造,建起戏台、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北林村致富带头人、村支书蒙仁东告诉记者,“带领全村成立合作社,专门养蛋鸡,总共有户加入合作社。现在规模有7万羽蛋鸡,目前有三栋厂房。产业还要壮大巩固,下一步是向高端产业来发展。”
今年,北林村在第一书记曹峻的带领下又计划投资30万元,尝试引进经济价值更高的稻鱼共生和香菇种植新产业。目前稻鱼共生旱改水项目已经动工,10月份开始种香菇。两大新产业一经试验成功,将在北林村全面推广,带动产业向高端转型。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北林村第一书记曹峻表示,“因为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水好,水好养的鱼就好。这个项目下面可以养鱼,经济价值很高的,上面还可以种稻谷,因为养鱼之后,鱼排出的粪就形成有机肥,种出的稻谷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增加,经济价值一下就会上去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林村精准利用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为圆梦小康厚植坚实的产业基础。而在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北林村又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向高端转型。
北林村的幸福生活是上林县小康画卷的一个缩影。围绕“生态为本、创新引领、旅游兴县、强县富民”的目标定位,找准产业发展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契合点,用好“世界长寿乡”金字招牌,加快实现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上林县为乡村振兴找到了产业振兴的金钥匙。
作者:彭龙、蓝海通
上林县顺利完成年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编辑
谭小幸
值班主任丨唐启斌
审核丨李道永
终审丨任雪花上林发布由中共上林县委宣传部主管,上林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林发布
热血军营在等你!
《参军报国不负韶华》《逐梦青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zz/1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