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邦平,拍摄于年6月上海
感谢党的好政策,发展致富奔小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百姓安康。如今,我们吃得更丰富、更营养。我国寿命越来越长,人均寿命已从年的40岁进步到如今80岁。截至年12月30日,全国健在的百岁老人近6万。未来,除了寿命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也会继续增强,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会更加健康、幸福。
上海某干休所、有位离休老干部,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告诉我: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吃食品不能看好的东西,馋了上来,吃得很饱,这是丧身之举。他平时早饭大多吃泡饭,半碗足矣,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中饭,二晕一素一汤或二素一汤,米饭半碗;晚饭也是如此。他说:“老人吃喝多讲究,轻松活到九十九。”今年,他是岁。
百岁寿星是以其生命的奇迹,有力地诠释了长寿之道,他们还会用生动的语言道出养生真谛。近日,我遇到面熟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一见如故,他与我谈起他老爸的身体状况,令人佩服。他老爸今年是岁,其长寿经就是平时吃饭八分饱,从来不暴饮暴食,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他老爸的口头禅便是“每餐八分饱,益寿身体好。”
每餐八成饱的优点
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研究表明:长期保持八分饱,对健康和寿命有长久的益处。
1、感觉是最舒服。养过鱼都知道,鱼不能每天喂食,一周喂1~2次就行,不然鱼会因吃得过饱而死掉。有些花不能浇水太勤,当叶子稍有些打蔫时再浇水会更好。吃饭时,八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服。八分饱、二分饥,口中是意犹未尽的余香,腹中是恰到好处的满足。八分饱,嘴角尚可细细品味食物的余味,留下二分是对食物的欣赏,是对下顿吃饭的憧憬。
2、延缓细胞老化。研究发现,我们在食物摄入量吃八分饱,会规避掉一系列的健康隐患,降低慢性病风险。例如人体产生一种β-羟丁酸的分子,它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3、保护心脏功能。吃八分饱,不会使胃往横膈上移,保障心脏功能正常。人体为了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代谢需氧量基本正常,使心脏负荷水平趋向正常,从而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发病率。
4、减轻肠胃负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吃八分饱,适当减少胃肠道负担,避免出现消化不良,使胃正常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保障胃豁膜的屏障,不会产生胃部炎症,从而减少胃糜烂、胃溃疡等发病率。
5、减少肥胖发生。现代饮食水平,物质越来越丰富,提升了很多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易患肥胖症。反之,如果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八分饱,就能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长期吃太饱的危害
当代社会,各种美食小吃的吸引下,许多人都不再满足于吃饱和吃好,还要吃的新奇、吃的满足、吃的爽,对口腹之欲愈加看重,殊不知,经常吃得太饱易引发健康障碍。长期吃太饱的人,要警惕5种后果。
1、加重疲劳感觉。长期吃得太饱,大量的食物进入人体,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人体的血液都集中在消化系统,就会使得其它组织和器官缺乏血液和营养供应,而产生一种“疲劳感。”
2、诱发衰弱衰老。食物吃得太多就会填满肠胃,让肠胃鼓胀起来,对附近的器官形成压迫,而这种刺激或“兴奋”,就会传播到大脑的皮质,引发神经衰弱。食物在人体内消化、氧化后能够提供能量,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却是一种有害化合物,它会造成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成为疾病、衰老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3、引发肠胃疾病。长期吃得太饱,就意味着人体的肠胃很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对肠胃形成的负担太重,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肠胃功能无法跟上,不能及时消化、处理食物,就会堆积在肠胃里,等下一餐的食物摄入,就会刺激肠胃,造成损伤。此外,积累在肠胃的食物无法及时处理,里面的脂肪、蛋白质就会成为肥胖的诱因,如果产生毒素、致癌物,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健康风险。
4、容易导致四高。长期吃得太饱,人体无法及时消化和利用的能量、热量就会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肝脏,最终成为脂肪的一部分,从而引发高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
5、导致大脑早衰。长期吃得太饱,大脑内部会刺激产生一种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该物质会刺激脂肪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诱发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动脉硬化、大脑萎缩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脑萎缩和老年痴呆。
八分饱是什么程度
我们对饿、饱感觉是比较明显,但八分饱却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八分饱没有一个计算方式,饿肯定很了解了,肚子叫,非常想吃东西。饱也比较了解,就是不饿了,但是还能继续吃,但已经不想吃了。撑应该也不陌生,吃到实在吃不动,并且可能都会有些难受了,就是撑。
其实,八分饱就属于饱,我们吃饱了,还能继续吃,但没有饿时候那么强烈了。这个时候,建议就不要再吃了。对于普通人来说,饮食发乎随心,饥饿也好,饱腹也罢,都是人体自我的感受,从前也没有什么标准,八分饱值到底是吃多少呢?接下来看一看不同“饱”的定义。
五分饱:刚好消除了对食物强烈的渴望,但还是想继续吃,也等不到下一餐就会产生饥饿感。
六分饱:内心对食物仍有需求,在下一餐之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
七分饱:吃与不吃都可以,自身没有满足感,但是也不饿了。
八分饱:肠胃满足,不吃无所谓,但是继续吃可能会感觉有点异样。
九分饱:勉强吃得下,但是很难受,这种对肠胃和精神都是折磨。
十分饱:多吃一口都流泪,肠胃也无法忍受。
对于八分饱,就如上所说,可以根据自己对饱、饿的感觉来判定,也就是生理感觉。通常一餐吃饱没有饥饿感,在下一餐之前的15~30分钟产生饥饿感就是八分饱。但是,显然这种感觉需要强大的自我观察力、感知力和执行力。因此,很多人都难以做到。
那能做到吃八分饱
1、把握吃饭时间。吃饭时间要保持规律,让身体形成一个生物钟到时间才饿,而不到时间时,不会那么饿。早餐6:30~7:30、午餐11:30~12:30、晚餐18:00~19:00。大脑超过20分钟才可以接收到“饱”的信号,用餐时间最宜是20~30分钟。
2、先喝汤饭定量。人体胃是有一定的容量,而且是有记忆功能。所以,在吃饭之前可以适当地喝一杯水,或喝一碗汤,让胃有一部分可以被充满。吃饭时,减少盘子和碗的容量,如果用一个大碗盛半碗饭,可能比用一个小碗盛一碗饭还要多。
3、注意细嚼慢咽。吃饭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容易饱,这是因为饱腹感传达到大脑,大约需要20分钟。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来感知。当非常饿的时候,吃饭会变快。这样,在感觉到饱腹感之前,就已经摄取很多食物了。用餐时,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约5次,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咀嚼约10次。
4、吃饭定要专心。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吃饭时要注意力集中,专心吃饭,很多人被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分心,一方面这种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另一方面这样也很难把握食量,不知不觉就会摄入了大量食物。
5、多吃水果粗粮。这些食物可以让人们更快的有饱腹感,并且对身体还有益。吃粗粮能让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营养素。杂粮中不仅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预防肿瘤、冠心病、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和血胆固醇、延缓衰老等。
健康养生,从“吃”开始。
作者简介
何邦平,浙江临海人。临床药理学,高级技术职务,科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军队专业技术五级,第二军医大学。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奖5项。《中国肿瘤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制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名入《中国名医大典》。《大家读网》第75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yy/1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