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医”靠温馨守护“我们是您的健康贴心人”系列宣传报道

让我们一起聆听

的故事

李建兰,场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支部委员,慢病团队长,家庭医生,已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25年。

在场口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和他提起场口社卫中心李建兰的名字,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回话:“知道知道,就是那个胖医生嘛。”

她爽朗的笑声,和蔼的态度,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爱心……为场口百姓所称赞。如今,她是场口百丈畈村和东梓关团队的家庭医生,更是场口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年,刚刚20岁的李建兰,分配到富阳区场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基层医生。

白天,她在科室坐诊,和病人耐心交流,仔细询问,态度和蔼可亲。遇到疑难杂症,她虚心向前辈请教。晚上,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完成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科学习,医院进修中西医结合内科1年,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李建兰记忆力特别好,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她亲切地和病人交谈,往往病人忘记和她说了些什么,李医生在第二次为他诊治时,会清楚地说出上一次的交流内容。

她对病人总是很上心。年12月,常安镇有位李姓青年,安眠药中毒来中心抢救。那一夜,李建兰留在观察室观察病情,整夜未眠。第二天,青年苏醒过来,李建兰热心地和他交谈,娓娓开导。出院时,青年亲切地叫她大姐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李建兰说,自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认定治病救人是她的天职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建兰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李建兰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天,她的医术得到了病人的肯定,门诊病人数量在中心每年都名列前茅。每天清晨,她的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队伍,这些病人都是慕名而来的。

年的夏天,场口镇场口村的李大伯来就诊。老人看上去很清瘦,吃饭常常噎住并逐渐加重。李建兰耐心地询问病情。她怀疑老人的食道和胃问题比较严重,建议老人去做胃镜。一开始,老人觉得自己是小病,根本不用做。李建兰苦口婆心劝他。后来老人听了劝告,医院做检查,确诊李胃癌,幸亏发现得早,老人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身体得到了康复。后来,医院感谢李建兰,他拉着李建兰的手,动情地说:“李医生,是你救了我的命,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儿了。”

经过李建兰的诊治,得以康复的病人数量无法统计。她的医术口口相传,周边慕名而来的病人也络绎不绝。李建兰不仅诊治细心,而且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的关怀细致入微。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环山乡陈老太的儿子对李建兰的医德竖起大拇指。原来,这位陈姓老太,由于小脑萎缩,不能行走,病情加重后,小便失禁。医院换导尿管,环山离中心路途较远,加之陈老太行动不便,要靠儿子背上背下。日子久了,儿子难免有怨言。

李建兰得知后,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驱车前往环山乡为陈老太上门导尿,随叫随到。这份又脏又累的活,李建兰一直坚持不懈,直至老太安然去世。

早在年,李建兰就作为慢性病随访责任医生的身份走进了场口百丈村。她定时到百丈村进行慢性病随访工作,询问慢性病患者的近况,为他们把脉诊治。李建兰和患者亲切交流,患者都把她当做亲人一样。

年10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始后,李建兰成为签约团队的团队长。她每天下班后,带头前往百丈畈村,在东梓关村挨家挨户入户宣传政策,解答老百姓的疑问。在李建兰的带领下,团队圆满超额完成了签约率,让村民们正真实现了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名家庭医生。

周老伯是李建兰团队的签约病人。周老伯中风瘫痪在床已经多年,李建兰给他建立了“家庭病床”。因为瘫痪时间比较长,周老伯身上多处生了褥疮,皮肤溃烂,气息难闻。但李建兰不怕脏不怕累,坚持定时为他换药,从不皱一下眉,从不叫一声苦。在签约医生的照料下,周老伯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如今,李建兰每周三到东梓关卫生服务站,门口总是排满了人。有些是病人,希望得到李医师的诊治;有些是已经病愈的乡亲,他们是专程来感谢李医生的。

作为一名家庭签约医生,李建兰尊重患者和患者家属,他们有健康需求,李建兰总会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及时赶去,风雨无阻,尽心尽力提供医疗服务。“只要胖医生一来,我们就放心了!”村民们的脸上就洋溢着笑容。

资料来源场口社卫中心

编辑詹超群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8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