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案例情况
基本情况:患者,男,63岁,身高cm,体重75kg。
主诉:血压升高伴右侧面部、肢体麻木3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颞部胀痛,伴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无胸闷,无视物旋转,无腹痛、腹泻,继而出现站立不稳、四肢无力、无法言语,但意识清楚,持续约0.5小时,医院治疗,测血压为/mmHg,颅脑CT提示“脑梗死”(患者口述,未见单),予降压、改善循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出院后一直服用依那普利10mgqd、西尼地平5mgqd,血压控制一般,波动在~/90~mmHg,仍有反复双侧颞部胀痛,伴右侧面部、肢体麻木。门诊以“高血压”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和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查体:体温36.5℃,脉搏7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mmHg。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未见异常,心率7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颈动脉搏动未见异常,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股动脉搏动良好,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6.30×/L,中性粒细胞总数(NEU)2.99×/L,血红蛋白测定(HGB)g/L,血小板计数(PLT)×/L;肾功能示尿素氮(BUN)5.6mmol/L,肌酐(CR)68μmol/L,尿酸(UA).7μmol/L;血生化示葡萄糖(GLU)7.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6%;血脂示甘油三酯(TG)3.51mmol/L,总胆固醇(CHOL)9.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6.55mmol/L;胸片示主动脉硬化,左侧锁骨陈旧性骨折;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胆囊附壁小结石,左肾多发结石,前列腺增大伴钙化,脾、胰、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左房34mm、左室45mm、右房29mm、右室24mm、室间隔11mm,LVEF35.5%,升主动脉增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正常,左室舒张顺应性减退。
既往病史:既往有痛风病史7年,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既往用药史: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颞部胀痛,伴呕吐胃内容物,继而出现站立不稳、四肢无力、无法言语,但意识清楚,持续约0.5小时,医院治疗,测血压/mmHg,出院后一直服用依那普利10mgq.d.、西尼地平5mgt.i.d.,血压控制一般,波动在~/90~mmHg。
个人史:生于福建省,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已婚,育3个子女,配偶健在,子女健在。
家族史:父母已故,父母亲皆有高血压病史,兄弟姐妹健在,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脑梗死?
出院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脑梗死(陈旧性小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用药记录:
1.降压替米沙坦片80mg×q.d.×p.o.(11.8~11.14);美托洛尔片25mg×b.i.d.×p.o.(11.9~11.14)。
2.降脂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q.n.×p.o.(11.7~11.14);依折麦布10mg×q.d.×p.o.(11.7~11.14)。
3.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p.o.(11.7~11.14)。
4.降糖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t.i.d.×p.o.(11.9~11.14)。
药师记录:
11.8(入院第2天):血压/mmHg,心率78次/min。颅脑CT示左侧小脑半球陈旧性梗死灶,伴少许胶质增生;左侧侧脑室体部旁腔隙性梗死灶;脑白质变性,轻度脑萎缩。空腹血糖6.4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6.5mmol/L;午餐前血糖14.5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晚餐前血糖12.8mmol/L;晚餐后、睡前患者外出,未测。
11.9(入院第3天):血压/77mmHg,心率78次/min。血糖监测:空腹血糖8.5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午餐前未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9.3mmol/L;晚餐前血糖7.2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11.5mmol/L;睡前血糖8.8mmol/L。
11.10(入院第4天):血压/73mmHg,心率73次/min。24小时动态心电图(11.8开始测)示最慢心率(04:26)56次/min,最快心率(14:19)次/min,平均心率75次/min。诊断:窦性心律,监测全程T波呈间歇性异常改变。24小时动态血压(11.8开始测)示平均血压/88mmHg(正常</80mmHg),白天平均血压/91mmHg(正常</85mmHg),夜间平均血压/81mmHg(正常</75mmHg),夜间血压下降9.4%/10.99%(正常>10%/10%)。全程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改变符合高血压的诊断。血糖监测:空腹血糖7.4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9.5mmol/L;午餐前血糖7.3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9.3mmol/L;晚餐前血糖7.2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11.5mmol/L;睡前血糖8.8mmol/L。
11.13(入院第7天):血压/77mmHg,心率74次/min。冠状动脉CT示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形成,并管腔轻度狭窄;右侧冠状动脉及左冠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胸部纵隔CT示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形成,并管腔轻度狭窄;右侧冠状动脉及左冠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血糖监测:空腹血糖8.8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7.5mmol/L;午餐前未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7.3mmol/L;晚餐前、晚餐后、睡前未测。
11.14(出院):血压/87mmHg,心率75次/min。
药物治疗分析
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高血压诊断基本明确,针对高血压给予的药物治疗包括:
1.降压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血压为/mmHg,入院时血压为/90mmHg。由于怀疑患者脑梗死,血压不宜降得太低,暂未给予降压药物。11.8患者颅脑CT结果示陈旧性脑梗死,非急性脑梗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目标为</80mmHg。患者平时使用依那普利10mgq.d.和西尼地平5mgq.d.联合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入院后给予替米沙坦是合理的,但不是最佳方案,且单药治疗的降压力度可能不够,建议使用ACEI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根据《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高血压合并卒中者的降压药首选利尿药、ACEI或两者联合(Ⅰ,B),患者痛风病史7年,不宜选择利尿药降压。11.9患者的心率<80次/min,加用美托洛尔片25mgb.i.d.,不是最佳选择;且高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小剂量使用时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不大,但仍可能掩盖低血糖发生的症状,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低血糖的症状。临床药师建议选择ACEI联合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一般情况下降压作用强于β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对血脂、血糖代谢无影响,对卒中的二级预防可能有益(Ⅱa,B),因此临床药师认为该患者选择此方案更为合适。出院时患者的血压为/87mmHg,没有达标,可根据诊室外血压调整降压方案。
2.降脂患者的总胆固醇(CHOL)为9.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为6.55mmol/L。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患者缺血性卒中,属极高危人群,应进行强化降脂,血脂控制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8mmol/L或LDL-C降低幅度>50%。能够使LDL-C降低幅度>50%的他汀类药物只有阿托伐他汀80mg和瑞舒伐他汀20mg,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会使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大,因此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钙片和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是合理的。依折麦布的不良反应小,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治疗的患者耐受性好,而且不增加肝脏毒性、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
3.抗血小板考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用药是合理的。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是明确的,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25%,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1/3、非致命性卒中下降1/4、所有心血管事件下降1/6。因此,给予患者阿司匹林mgq.d.是合理的。
4.降糖血糖控制的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为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mmol/L。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6mmol/L、血肌酐68μmol/L,初始治疗给予二甲双胍片0.25gt.i.d.是合理的。患者住院期间空腹血糖没有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泌剂。
药学监护要点
1.每日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评估药物疗效,以便于及时更改药物及药物剂量。血压</80mmHg,静息心率<80次/min。如血压和心率下降过程中出现头晕等不适,应调整剂量以减缓血压和心率下降速度和幅度。
2.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有双侧颞部胀痛,伴右侧面部、肢体麻木等,以评估药物疗效。
3.评价患者多器官受损情况,特别是肾功能情况,以指导药物治疗患者有高血压多年,首次确诊糖尿病,需要评估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四肢感觉异常、视力是否有改变;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评估是否合并肾脏损害。
4.每日监测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为空腹5.4~7.0mmol/L;非空腹<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mmol/L。住院期间每日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注意了解患者是否有心悸、冒汗、头晕、饥饿感等低血糖的表现。
5.降脂治疗4~6周后复查血脂。
6.每日监护是否有消化道不适和出血症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瘀斑、黑便、血尿等其他出血表现。
7.服用他汀类药物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肌肉酸痛、压痛,食欲缺乏,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
8.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应餐前服用,该药为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二甲双胍肠溶片应餐前服用,整片吞服。患者的体重指数为28.6kg/m2,属于肥胖,建议患者减肥,注意饮食,少吃猪、牛、羊肉,少吃肥肉、人造奶油、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及咸鱼、咸菜等高盐食物,多吃鱼肉、鸡肉等含脂肪较少的肉类,以及水果和蔬菜,并适当运动。
★一键购书★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本书分为4章,首先介绍了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和市场情况,接着阐述了常见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学特点及特殊人群的监护要点。然后详细介绍了临床常见的几类高血压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并指导了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等情况时的药物选择及监护要点。最后介绍了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学监护要点。
本书由医生、药师共同编写,参考了最新的高血压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每一类高血压疾病和每一类降压药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一个能在降压药物的选择、应用、安全等方面为医生、药师、护士以及整个高血压管理团队提供监护思路的宝库。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1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