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今天(6日)上午,三院中医科的一间病房里传出欢快的歌声。在医护人员和鲜花蛋糕的簇拥下,一对老夫妻肩并肩手挽手,庆祝属于他俩的特别日子。

他叫陈少卿,83岁。她叫王利梨,74岁。

年12月6日,他们的结婚50周年纪念日。

导弹专家和文艺女青年

她总是戴着大红礼帽,穿着红色大衣,身旁的他着一身利索的呢外套,头戴黑色皮帽、围深灰色围巾……

在市三院住院区的小花园里,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对身影:他们驻留在美丽的喷泉旁,徜徉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形影不离。无论走到哪里,这对般配的老夫妻都会吸引不少目光。

五十多年前,他们更是一对才貌双全的璧人。

陈老是一名老军人,也是共和国第一批导弹专家。他曾担任“东方红一号”火箭发射动力发动机组的组长。对,就是钱学森任院长的那个国防第五研究院的一员。

网络配图

陈老身边这位美丽时髦的老伴,则是上世纪60年代活跃在通棉一厂的文艺女青年。她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当过教师下过海,曾是深圳一家IT公司的CEO。

没有婚宴,没有婚纱,没有蜜月……王阿姨说,年,在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她和陈老结了婚。

我忘了一切,唯独记得你

因用脑过度,陈老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小脑萎缩症状,回到老家南通养病。此后,他继续研究四零火箭筒、直升飞机等技术,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随着年事渐长,近几年,陈老的小脑萎缩情况加重,同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AD),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血压、心跳都不正常。夜里经常心跳到80,一口气喘不上来,我就吓死了。”为此,王阿姨也跟着彻夜难眠。更让她伤心的是,老伴儿不但性情大变,记忆力也严重退化,“说不认识就不认识了,喊我姐姐,还把我当坏人打。”

“我们年认识,经历了‘文革’、平反、结婚生子、两地分居,转业回通……这些年来,我们两个从来没有红过脸,他理解我,我理解他,互相包容,互相信任。”现在丈夫生病了,她怎么舍得让他一个人忍受病痛煎熬。

一次次求医问药,得到的都是不确定的答案,王阿姨却始终不肯放弃。在她的陪伴下,陈老竟渐渐对上号了:眼前这个人,就是他曾经年轻漂亮的妻子。

为你,我变成了“保健专家”

两个多月前经人推荐,王阿姨带着陈老来到市三院求医问药。针对陈老病情,中医科达坤林主任主张采用药物治疗、针灸按摩理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

生病后的陈老仿佛一个孩子,对王阿姨特别依赖,而74岁的王阿姨身患糖尿病,这些年一直在接受治疗。考虑到这些情况,医院特别给他们夫妻二人安排了一个夫妻病房。

通过这些日子的治疗,陈老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了。除了心跳和血压恢复平稳,嗜睡和暴躁情绪有了明显好转,现在的陈老脱离轮椅也可以独立行走一小段路了。

“感谢医生,这真的是奇迹。”不过达主任却说,陈老恢复速度快,王阿姨的悉心照料功不可没。

每天,王阿姨都会为老伴儿穿衣穿鞋、喂他吃饭、给他读报……“音乐是从早放到晚的,他最喜欢听邓丽君还有红色歌曲。”为了陈老,她还潜心钻研中医保健知识,结合精神、体育、按摩、拔罐等疗法,成了半个保健专家。

采访中,日报君(zgntrb)这只单身狗被陈老夫妇“虐”惨了——无论是在走廊里和医生聊病情,还是接受采访,不管王阿姨走到哪里,陈老的眼睛一直追随着她,就没有从她身上移开过。

日报君(zgntrb)觉得,那是一种命运的牵连吧。虽然偶尔我会想不起你是谁,但没关系,我依然爱你。

年轻的护士问:你们的爱情有啥保鲜秘诀?王阿姨回:“一起在艰难的环境中度过了50年,所以才更懂得珍惜每一天。”

相爱容易,相守很难。

谢谢你们,

让我们再一次相信了爱情……

谨以一首特别制作的MV,祝福二老金婚快乐↓

文/南通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玮丽高阳(实习)通讯员林卉芬

视频/南通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阳(实习)季雅男

图片由市三院提供

编辑/王玮丽张檬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11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