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共济失调
小脑萎缩导致的共济失调是缓慢进行性起病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年老的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年轻的患者,在脑萎缩的早期可能会有头晕、恶心、呕吐,随着脑萎缩程度的加重,头晕的症状也更严重,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吃饭的时候不能夹菜,或者不能准确的把饭送入口中,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饮水、进食的呛咳,后期出现小脑性的语言、典型的爆破音,随着脑萎缩程度的进展,大部分的病人最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卧床。
中西医对此病的解说
西医对于此病的看法,本病情属于退化性疾病,从患者的自理方面、言语方面、书写方面可观察出来,但是要想治疗此疾病,只能依靠药物来解决。这样才能控制住此疾病,是患者在长期呢不会发作。虽然这种办法可以暂时的使用,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的西药,对于人体长时间服用此药,已经免疫。无法阻挡疾病的发生,而有的药长时间的服用,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的副作用。效果不是很好。由于西药只是暂时的缓解疼痛,但毕竟是治标不治本。没有起到一定的治疗结果。对此大多数人患者处于一个依赖药物来缓解疼痛的状况。
中医对于此病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多以中药来治疗,此疾病多数为遗传性疾病,当虚症为主,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本病主要分三型,其中虽二型归于阳虚,实是病涉脾、肾,有肉痿、骨痿之别,阴虚虽虚火旺之别,故当详察之。本病之临床疗效,主要是依据其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改变,大体划分为以下四级:临床康复:治疗后步态稳定,双手活动自如,语言流畅,临床症状消失。停药随访三个月后未复发。显效:步态基本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久行仍乏力。好转:步态摇晃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步态不稳无改善,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所以,对于中医疗法,虽然治疗时间久了一点,但是治疗效果相当好。长时间内,不会发作此病症。相比西医治疗法,效果会更明显一点。
疑难杂症,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这是因为,中医的整体思维,把人体看成整体来考虑问题的治疗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目前西医对疾病本身的认知,所以往往会有比较好的疗效。中医对共济失调(痿症)有不同的理解,在诊治病情上的优势有望、闻、问、切,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听患者主诉,问患者一些问题,给患者把脉,结合各项所得结论,归纳结果,对患者的病情病因做出判断,以多年治疗经验为基础,说到经验就在这里插一句,有多少人是选择西医治疗但没效果又找的中医,但几个疗程下来还是没有起色,随之放弃治疗,中医可以结合患者情况等原因搭配方子,在治疗中还可以根据病情改变调整不同的方子,真正做到针对性治疗。为什么说以多年治疗经验为基础呢?就是因为中医不靠医疗器械,只能靠对这个病的认识,得了这个病人体会有什么表现,要知其病理,明其病因,所以经验很重要。我们这中医大夫采用御方生髓汤治疗共济失调,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致病因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药。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对症下药,一月一调药,定期回访。
御方生髓汤调理三大步:
第一阶段:补精养髓,止痛通络,修复神经采用御方生髓方剂,以脾、肾为根本,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十种名贵中草药,配伍千变万化,使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二阶段:通脉透骨,滋养督脉,提高免疫活血镇痛,清除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有害的毒素,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免疫力。
第三阶段:扶正祛邪,固本培元,平衡阴阳通过人体五脏“祛邪排毒”,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促使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产生“推陈出新”,恢复代谢平衡,达到治痿之目的
张可心医师郭宝家医师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wh/1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