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如同一台复杂的机器,大脑无疑是核心的处理装置,对健康至关重要,很多人认为脑部疾病主要是血管类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等,却往往忽略了脑萎缩这类器质性病变,那么,脑萎缩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不同于常人的“特征”呢?
一、认识脑萎缩
大脑被颅骨和皮肤紧密包裹,一般情况下人们难以直接观察其变化,脑萎缩实际上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即在现代医学成像条件下,由于衰老、损伤或感染等多种因素,患者的大脑组织出现细胞减少、组织萎靡等情况,研究表明,脑萎缩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风险,且没有特定的高发人群,这使得日常防治颇具难度,临床上,脑萎缩主要分为局限性和弥散性两种,局限性脑萎缩是指脑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出现萎缩,而弥散性脑萎缩则是脑干、大小脑、皮层均有萎缩表现,病情相对更为严重。
二、脑萎缩的症状表现
1.行为习惯与性格变化
脑萎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性格转变,且病情加重时转变会更加明显,若发现身边亲友性格出现两极化转变且无明显征兆,就需警惕可能与脑部疾病有关,脑萎缩患者还会表现出类似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如情绪淡漠、理解能力下降、对空间感知能力减弱等。
2.记忆力快速衰退
脑萎缩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组织的数量和活力,进而影响记忆能力,与普通的记忆力缺陷不同,脑萎缩会损害已形成的突触结构,患者不仅对近期发生的事件难以记忆,还可能逐渐忘却过去的重要事情,甚至出现不认人、不记得基本行为准则等情况。
3.全身性表现
大脑是机体活动的中枢,一旦受损,人体的整体活动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具体症状包括精神恍惚、睡眠质量下降、运动能力不足、行动迟缓、手脚冰凉等。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脑血管疾病,不适感可能会更加明显,此时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调养。
脑萎缩的症状可能较为隐匿,但只要我们留意身体的这些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调养措施,就能更好地守护大脑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