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川观新闻
1月19日,河北邯郸一养老院一老人,在门口抓着栏杆大喊“救命”的视频,引发人们的热议。据悉,事情发生在邯郸市一老年公寓。21日上午,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称,老人患有小脑萎缩,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她平时也会喊“救命”。这一次,是因为家属很久没来看她,老人才会大喊大叫。据邯郸民政人员介绍称,老人一直由孙子赡养,由于孙子常年在外面打工,不能经常回来看老人。老人因思念孙子,才导致情绪比较激动,才会喊救命。现在,家属也承诺以后会经常去养老院看望老人。(1月22日《科技生活快报》)
春节快到了,养老院的老人可好?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养老院老人抓着栏杆大喊“救命”的镜头倍感辛酸。事情的真相不是因为养老院虐待老人而感到一丝欣慰,但因“思亲”而喊“救命”却咂出另一番滋味。
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未必是不孝,毕竟每一个家庭的情况不太相同,或是家里无人可以随时照料老人,或是老人自愿选择养老院养老,养老院养老的确是老人的一种养老方式,但如果将老人往养老院里一送,只管着给养老院打钱,不去养老院探望老人,甚至忘记了养老院还有自家的一个老人在,更逼着老人在养老院抓着栏杆大喊“救命”,只为了看一眼亲人,这是多么令人辛酸的事。
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不是甩掉包袱,而是让老人更好地养老。不能借口自己工作忙而不去看望老人。老人住进养老院,尽孝却不能少半分,老人其实就是像个孩子,亲人经常能够看到才心安。经常去看望老人,这是必不可少的孝敬环节,可惜的是,许多人却有意无意忘记了,最后让老人心寒地大喊“救命”。这是典型的“不孝”。
别逼老人因“思亲”喊“救命”。一方面需要作子女的要尽到孝心,即便是工作再忙,即便是自己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也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看望老人,任何条件都不是不去看望老人的理由,老人住进养老院,已经给子女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连看望的时间都不愿意付出,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另一方面,不管是养老院,还是职能部门,均需要设置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惩罚或奖励的措施倒逼子女积极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发现,许多子女不来看望老人。为此,该院规定了子女定期探望的底线,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奖孝金”的钱并不多。要获得元“奖孝金”,则要在两个月内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不过,“奖孝金”的实施前后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人每月看望两次,人每月看望一次,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实施后,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一句话,效果明显,看望老人次数暴涨。
对老人要“常回家看看”,老人住进养老院,则需要“常去养老院看看”,别逼老人因“思亲”喊“救命”,也不要让老人每逢佳节喊“救命”。
(王军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