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清华北大,中国最高学府,如果家中的孩子能考上一所,父母做梦怕是都能笑醒。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的,但对吴今、朱令两姐妹来说,清华北大却成了他们永远的痛。

上世纪80年代,培养出大学生并不容易,吴承之夫妇一培养就培养出两位。

姐姐吴今考上北京大学生物系,妹妹朱令则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如果成功毕业,她们的未来将无可限量,可悲的是,命运跟她们开了个无情的玩笑。

年,姐姐吴今离奇失踪,被找到时,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妹妹也好不到哪去,年,被查出有人对她投毒。

经过抢救,虽然捡回了条性命,但智商永远停留在7岁,成为了废人。

清华北大两位高材生,最终一位都没能留下,家人听闻会遭受多大的打击可想而知。

在她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投毒的人又是谁?出于何种目的,一定要置兄妹俩于死地呢?

一切,还要从年开始说起。

吴承之,一位上海小伙,在这一年,考上了他心心相念的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

也是在这一年,他在学校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朱明新。毕业后,两个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结婚一年后,两个人的爱情结晶出生了,第一个女儿随了父亲的姓,取名吴今。

几年后的年,两个人的第二个女儿也呱呱落地,这次随了母亲的姓,取名朱令。

两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的强大基因,不仅长得漂亮、气质出众,能力也相当出色。

吴承之夫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从小便培养姐妹二人的兴趣。

姐姐吴今,弹得一手好钢琴,英语也相当不错,在几岁的时候就可以没障碍地跟外国人交流。

不仅如此,吴今的芭蕾舞也跳得非常好,考上北大之后,还成为了学校舞蹈队的骨干成员之一。

姐姐优秀,妹妹也不差,钢琴弹得同样很好,在很小的时候,姐妹二人就经常在一架钢琴上合奏。

除此之外,朱令15岁开始学古筝,并且还是北京市二级运动员,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才。

夫妻和睦,姐妹轻生,年轻有为,一个北大、一个清华,这样的一家人,未来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可悲的是,命运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这一家人,噩梦,从年悄悄降临在他们头上。

年4月1号,姐姐吴今跟十几名同学一起,去离北京多公里外的野山坡郊游。

当天是星期六,同学们计划当天逃课一天,晚上在山上住一晚,等到第二天,再分两批返回学校。

到了山上后,同学们玩得都非常尽兴,当天晚上,他们便住进了山上老乡的家中过夜。

第二天一早,吴今打算跟随第一批同学返回北京,于是便早早收拾好行李。

她看了看表,觉得时间还早,正好附近还有一个她想逛的景点,于是打了声招呼,便一个人离队了。

“我会赶在10点车子离开前赶回来的!”

说完,吴今便一个人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等到了10点,吴今还没有和同学们汇合,他们都以为吴今改变了计划,跟下午的同学一起回去。

于是便没有等他,几个同学一起坐车回到了学校。

当天晚上,吴今并没有出现在宿舍里,但舍友们都没当回事。

因为吴今的家就在北京,并且离学校不远,玩累了,回家休息也是人之常情。

直到4月3号,同学们回到教室,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吴今今天竟然没来上课。

同学们担心吴今出了意外,赶紧给她的父母打电话,询问她是否在家。

而吴今父母的回答,彻底令同学们傻眼了。

“吴今没回家啊?怎么,她在学校出什么事啦?”

电话那边,吴今父母焦急地询问着,同学们不敢托大,赶紧将事情全盘托出。

听到女儿失踪,吴承之夫妇吓得差点昏厥,赶紧报警,然后坐车,一起赶到野山坡寻找女儿的踪迹。

到了野山坡后,吴承之夫妇和民警找了一天一夜,愣是没找到吴今的一点踪迹。

直到4月4号上午,一名当地人加入,才在一个山头上找到了吴今。

此时她身体僵硬,脸色惨白,浑身冰凉,早已去世多时了。

最终经过调查,警察排除了自杀和他杀的可能,将案件定义为意外。

听到这个消息后,吴承之夫妇立刻就崩溃了。

她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才几天的功夫,自己就和女儿天人永隔了。

在葬礼上,他们哭得声泪俱下,妹妹朱令站在一旁,看着姐姐的遗像,默默地流泪。

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姐姐一样考上好大学,不让父母操心,好好孝顺他们。

此时她还没有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命运同样会跟她开一个同样的玩笑。

甚至,这个玩笑比她姐姐的遭遇更加痛苦。

吴今去世后,妹妹朱令便成了吴承之夫妇心中唯一的心灵寄托。

姐姐去世,朱令也非常伤心,为了纪念姐姐,她在院子中悄悄种了棵树,暗自为姐姐祈福。

时间一天天过去,年,朱令参加高考,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在报考学校时,她特意避开全家人的伤心之地北大,选择了另一所闻名全国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

这一年,父母带着朱令来到这所大学,对于女儿的大学生活,他们满怀期待。

开学典礼之后,朱令被分配到了宿舍,跟她一个宿舍的,还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姑娘,叫孙维。

和朱令一样,孙维的出身也非常优秀,巧合的是,她们的父母竟然出自同一个单位,是同事关系。

这一下就消除了两个人的陌生感,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一个熟悉的人,还有比这更令人安心的吗?

因此在开学一段时间里,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待在一起。

朱令非常优秀,不仅学习好,还弹得一手好琴,综合素质非常高。

她长得漂亮、气质出众,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朱永远是那么地耀眼。

因为古筝弹得好,后来朱令还被招入学校民乐团,并迅速成长为民乐团的骨干。

和朱令一样,孙维也非常喜欢民乐,为此,她还给民乐团捐过几千块钱。

那个年代,几千块钱足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孙维随手就能拿出来,可见她的家庭并不简单。

孙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加入民乐团,但她的能力并不出色,想进团并不容易。

但有了朱令这层关系,一切就都变得简单起来。

一天早上,朱令带着孙维来到民乐团的办公室,向所有人介绍她。

“我的好姐妹,从今天起也是民乐团的一员了,大家多多关照啊。”

此时朱令还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她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本以为两个人能成为一辈子的好姐妹,可悲的是,学生时代的友情,有时候就像花一样一碰就碎。

一次,朱令向自己的母亲有感而发:“为什么两个特别好的朋友,也会有特别不好的时候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令和孙维的感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裂缝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得寸进尺中越来越大。

上大二之后,朱令既要忙着学习,又要参加社团,晚上还要陪男朋友,跟同学们的接触时间很少。

因此大多数班级活动,朱令几乎从来不参加,这成了孙维攻击她的借口。

一次社团表演取消,朱令便到老师那去学琴。

当时刚好班级有个活动,朱令请假没去,孙维便说社团活动取消后,她回家休息去了。

这让同学们误以为她宁愿回家,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开始对她颇有微词。

还有一次,社团请音乐老师教课,孙维以“你水平已经够高了,将机会留给其他人”为由,将朱令赶到了后排。

对于这些事,朱令从来不计较,学业和社团已经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又哪有精力去处理这些尔虞我诈呢?

朱令表现得大度,但有人显然不想放过他,年10月,上课的时候,朱令突然出现了两次短暂性失明。

她担心是眼睛出了问题,于是便请假,医院检查。

但是医生检查多次,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便开了点药,让朱令回去了。

朱令也没有在意,自觉地是自己这几天太累了,好好休息就好。却没想到几天后,她的病症愈发严重。

11月24号,朱令生日,父亲来学校请他吃饭,顺便拿两张演唱会的门票。

在吃饭的时候,朱令突然觉得腹痛如绞,连饭都吃不下去,几天后,她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12月11号,是民乐团上台表演的日子,朱令本来想放弃,奈何她是骨干,在舞台上有一场她的独奏,无论如何都无法推脱。

没办法,朱令硬是拖着疼痛的身体,扛到了12月11号,在舞台上,她神情自若地表演完一段古筝《广陵散》的独奏,然后起身,向台下行了个优雅的礼,转身离开了舞台。

台下掌声雷动,但没有人知道,此时朱令已经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已经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了。

当天,医院,连庆功宴都没能参加。

在医院中,朱令掉光了所有的头发,但无论医生如何检查,都查不出朱令身上的问题。

一个月后,朱令的疼痛有所好转,她不希望因住院影响学业,于是便办了出院手续,重新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朱令开始补之前落下的功课。

几天时间,朱令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却没想到从2月份开学之后,她的病情再一次恶化。

这一次,比之前要严重得多,浑身疼痛,痛到盖被子碰到脚趾都会无法忍受的地步。

没有办法,朱令只能再次请假,医院救治,没想到这次,她直接被推到了ICU病房中。

许久未见的老同学贝志诚担心朱令的身体状态,于是医院看望她。

等到他们见到朱令的时候,直接惊呆了。

此时朱令脸上戴着呼吸机,身上插满各种管子,身体几乎半裸,已经处于生命垂危的状态。

而医院甚至都查不出来导致她全身疼痛的原因所在。

看到昔日的老同学,被病魔折磨成这个样子,贝志诚非常悲痛,发誓要为她做点什么。

回到北大后,他在电力机房中,向全世界的专家发出了求救信。

他的寝室舍友,连夜开发了一套程序,用于筛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来信。

10天的时间,他们收到来自18个国家的封来信。

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朱令的症状大概率是铊下毒导致的。

之后,贝志诚采集到了朱令的头发、指甲、血液等拿到医学研究室调查,最终得出了结论。

朱令身体中的铊元素严重超标,她的症状的的确确是铊下毒导致的。

所有人都非常好奇,这种元素非常稀有,生活中根本见不到,朱令是怎样接触到铊元素的呢?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她就是朱令昔日的好姐妹:孙维。

铊元素在国内非常稀有,整个北京也才多个人可以接触,清华大学则占了7个人。

这七个人中,有两位是教师,有两位是研究生,还有两位是本科生。

能给朱令下毒的,一定是生活在她身边,熟悉她生活规律的人,这样才有机会下手

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一个,便是孙维,她也是能够接触到铊元素的两位本科生之一。

有意思的是,孙维之前和朱令还产生过矛盾,由此看来,她就是本桩案件的最大嫌疑人。

虽说案子并不复杂,但是警察在取证的时候却困难重重,几年时间都没有大的进展。

孙维嫌疑虽然大,但警察并没有掌握她直接投毒的证据,于是这件案子一拖再拖。

时至今日,依旧没能破案,基本上已经成了无法破解的悬案。

至于朱令,在确定中毒原因后,解毒就变得容易很多。

北京职业病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花费40元买来普鲁士蓝,便将朱令身体里的铊元素全部排出体外。

可惜的是,铊元素在朱令的身体里留存时间太长,对她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遗症。

昏迷5个月后,朱令睁开了眼睛,她的智力水平,永远停留在了7岁儿童。

如今27年过去了,再见到她时,没有人能把眼前这个双眼近乎失明,体重达多斤、全身瘫痪、丧失一切运动功能、轻度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的中年妇女与当年的天才少女联系起来。

27年了,朱令的父母已经无法介怀,他们本来有两个健康、出色的女儿。

如今一死一伤,受伤的那个还成为永远的残疾,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

但是不忍受又有什么办法呢?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咬着牙,也要将这个苦果咽到肚子中。

至于当年被怀疑的孙维,毕业之后,嫁给了一位外国人,拿到了绿卡,已经定居国外。

她到底是不是凶手,时至今日已经无法考证,凶手的手法实在太过缜密,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但我依旧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凶手也许能逃过一时,但逃不过一世,总有一天,他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只希望这一天,能够快点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