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小编给大家盘点上林的美食,

大家到上林旅游时,

可千万别错过啦!

西燕扣肉是上林县著名美食之一,《香港商报》曾这样描述西燕扣肉:“吃上西燕扣肉,才算到了大龙湖。”

西燕镇的扣肉,选用上等猪腩肉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调料。扣肉色泽金黄,香绵长,皮脆肉酥,香甜爽口,肥瘦相宜,肥而不腻。

凡到过上林做客的游人,大多都品尝过一道特色菜——黑豆猪脚煲。

黑豆猪脚煲,选用上林本地出产的有机黑豆、猪脚、八角等调料。黑豆富含植物蛋白,易被人体吸收,而猪脚富含大量胶原蛋白,具有美容、补钙的功效。

这道菜如此受欢迎,与其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是分不开的。

原本就帅美的你,这道美食你又怎能错过?

马肉因在传统烹饪手法下会有泡沫产生,发出恶臭,没人喜欢。而三里镇的炒马肉和椒盐马排,却让马肉在上林大受欢迎。

三里镇的马肉,以精选马的肋骨肉为主要原料,再佐以大红八角、沙姜、小茴香等多种香料,经过焯、焖、炸、炒等数道工序,最后浇上马油翻炒而成。

马肉质鲜嫩,脂肪较少,营养价值丰富,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想吃又怕胖?来吃三里镇的马肉吧。

羊肉菜,东西南北,随处可见。新疆羊肉串、陕西羊肉泡馍、炮羊肉……每个地方,都有羊肉做出的特色。

上林镇圩瑶族乡,以黑山羊为原料的“羊四宝”(羊红、羊浆、羊扣、羊蹄四道菜)颇具盛名。

羊肉多食不腻,可美容乌发、健身抗老。

镇圩瑶族乡黑山羊食百草、饮山泉,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膻腥味小,蛋白质高、脂肪低,营养价值较高,被誉为真正的无公害原生态绿色食品。

水乡人,大概对鱼都有深深的情结。

银鱼吃法多且讲究。夏天可与冬瓜煲汤,清凉味美。冬天可将浸泡后的干银鱼与黄豆或鸭蛋焖炒;也可拌上面粉油炸,色香味俱全。

在上林,人们喜做“银鱼抱蛋”这道菜。

银鱼并非上林特有,但大龙湖富含矿物质的湖水,成就了上林银鱼无与伦比的品质,它营养丰富,且低脂肪、高蛋白,堪称淡水鱼中的“白富美”。

巷贤煎泥鳅,是席卷广西吃货圈,随便就圈粉无数的一道小吃。

泥鳅既是美味佳肴,又是营养珍品,被誉为“水中人参”,是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之功效。

明清以来,酿酒在壮族十分流行。上林人,喜欢用糯米酿酒。

糯米甜酒主要采用糯米酿制而成,将酒曲撒在蒸熟的糯米上,放置数日便发酵而成了。

糯米甜酒富含多糖的矿物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强身健体、滋润补益。

农家妇女“坐月子”时,更是必不可少的饮品,食后奶水充足香甜,是农家珍贵的佳酿。

上林鸡的菜式有很多,而最为人常食不厌的却属白切鸡。

上林白切鸡,所取的原材料是农家自然生长的土鸡,以虫子、玉米、稻谷为食,放养在山野林间,因此肉质结实,鲜嫩。

色泽金黄的土鸡肉切成片,皮带着肉,肥瘦相间,蘸着酱料吃,味蕾好极,清淡和油腻相混,让人回味无穷。

而且,土鸡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强体力、补肾精、健脾胃、活血脉的功效。

酿菜,是客家人在重要日子里不可少的传统菜式,而酿豆腐在酿菜里当属最绝。

三里镇做豆腐出名,用豆腐做的酿豆腐也很讲究。

馅料拌好后,在切好的豆腐块中间用筷子挑出一个浅洞,将馅料“酿”入其中,抹平。将包了馅的豆腐煎至金黄,然后在瓦锅中熬炖,把肉、豆腐和佐料的香味充分提炼、渗透、融合。

掀开盖的那一刻,浓香四溢,豆腐入口即化、鲜嫩滑香,伴随着馅料的香,再烫嘴也忍不住“哧溜”一块下肚。此时豆腐虽仍是豆腐,但已经别有滋味。

咸甜厚重,拿来佐酒下饭,没有不合适的。豆腐蛋白质丰富,并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有好处。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九,居住在乔贤镇、木山乡一带的壮族人民,都会制作艾菜糍粑。

选鲜嫩艾菜洗净焯熟,去苦味,切碎剁烂,与糯米粉加适量黄糖混合搅匀,加温水,反复糅抓成大面团,再分成手掌心大小的小面团,配以花生、熟芝麻、糖的馅心,箬叶托底,放人蒸锅,大火蒸熟即可食用。

蒸出来的艾菜糍粑,有一种独特的清香。一口咬下,软糯细腻,令人大饱口福.....

在中国古代,艾菜为官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清香微苦,清凉解毒、促进消化,并含有丰富的钾,可以减少人体对于钠的吸收,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猪血肠,是上林的特色小吃。其特有的熏香,嚼在嘴里口感绵韧,余味无穷。

上林人在杀猪时都会留下猪肠和猪血,把蒸熟的大米加入生猪血、炒熟碾碎的花生,与盐、葱花、香菜末、八角粉等搅匀,灌人猪肠内。将血肠切成段儿,放在油锅上煎,煎到血肠颜色由红变黑,白色的肠衣慢慢卷起,并散发出阵阵焦香。

咬一口“吱吱”冒油、嚼劲儿十足,香而不腻、软糯相间,真心的惬意!淋上生抽、香醋等配成的蘸料,松松地撒几星葱碎,风味尤佳。

猪血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猪血中含铁量较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对肾脏疾患都有益处。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上林传统的待客名菜。爽口,软、嫩、甜、香、咸,味道丰富,食性温和。

上林粉蒸肉注意荤素搭配,一份蒸菜上桌,都有垫底。打底有不同的变换,芋头、藕、红薯、绿叶蔬菜等等,但不变的是烹饪手法——蒸。垫底菜在蒸的过程中吸收了荤菜的油脂和油香,而肉又沾上垫底菜的清香。

吃到嘴里,酥而绵软,却又不失油香气,口感丰富,层次分明。五花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垫底菜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相比于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的民族,壮族更喜欢食用糯米制品。

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壮家人每家每户都蒸煮一道外表相当惊艳的传统食品——五色糯米饭,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寄托壮家人祈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五色糯米饭也称五色饭,又叫青精饭或花色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杜甫曾为它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的诗句。

采五色花朵萃取天然色素,选用优质糯米,分别浸泡染色,再合而蒸之。不仅美观艳丽,而且还带着植物的清香。吃上一口,甚至能感到花儿在舌尖上绽放。

食用糯米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还有滋补美容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2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