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走路时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平顺、说话的清晰度、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小脑萎缩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岁的刘女士被这种病困扰了一年,于今年9月来到我院寻求治疗。

患者情况

一年前,刘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行走缓慢的症状,伴有双下肢乏力,吐字不清。家属告诉我们,患者是三年前由于摔跤导致右腿骨折,治愈后右脚开始感觉乏力,走路不稳,说话也变得不清不楚,现在患者生活没有办法自理,做什么都需要有人帮忙。

专家会诊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赖兴国在详细检查了刘女士的病情后,诊断为多系统萎缩。据赖主任介绍,多系统萎缩分为三型:帕金森、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该患者为小脑共济失调为临床表现的多系统萎缩。

通过查体以及结合病人病史和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查,从影像学发现患者桥脑脑干出现十字征,有明显的海马以及脑桥的萎缩。患者临床表现为:走路时呈现慌张步态、醉酒步态,说话吐字不清、流涎。经过与北京专家的联合会诊,决定为患者进行以微创手术为主,康复为辅,以及药物治疗和现代康复等一起的综合治疗。

手术由我院特需专家——解放军(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尹丰亲自主刀。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手术非常成功,术后6小时患者就能够自主下床了。技术介绍

CRAS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CRAS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下(比喻: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精确利用微电极定位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精确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生活自理的目的。

技术优势

1

不开刀、创伤小

用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应用美国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通过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误差低于0.1毫米,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

术后疗效立竿见影

临床治疗案例余例,并发症发生率0.5%。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即可进流食,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3

定位准,并发症少

解决了以往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

刘女士术前术后对比

经过手术和综合治疗,刘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她的平衡感和精细动作的运动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和好转,在说话方面也能够自己表达清楚,吐字清晰,能够顺畅的与人交流。患者和家属对这次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同时也向赖主任和尹丰博士表达了感谢。在此,我们祝愿刘女士能够早日康复,重归正常人的生活!

专家介绍

赖兴国丨主治医师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毕业于成都医学院。曾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宗惠,致力于神经外科及神经修复临床研究与临床工作。

擅长:神经调控技术与神经修复治疗结合治疗帕金森、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脑萎缩等疾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11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