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的端午
离端午节眼看没几天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包粽子买粽子。对仙果来说,以前每到端午节,她早早就忙活开了。粽子买还是包,三个孩子每家准备多少,而且,她还绣些香包啥的,装了艾叶和地椒,给孙子外孙戴上。不过,最近几年,她却没什么心思过节。
六年前,仙果遭逢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丈夫老朱甩下她,撒手去了。
六年前的端午节,老朱一大早起来外出锻炼。出门前,好端端一个人,并没看出有什么不对劲儿。他出门后,仙果也起床了,张罗着开始做早饭。老朱每次锻炼回来,仙果把早饭都备好了,这是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过日子是一种默契,何况俩人牵手将近四十载了。
那天,仙果才把牛奶煮好,便听见急促的敲门声。以往,从没在这个时候有过什么人来敲门,看看表,也不到老朱回来的时候,但她还是赶紧开了门。是三楼邻居。“啊呀呀,快,快,你家老朱倒在了二楼楼道,快,快点仙果。”仙果还穿着睡衣呢,但顾不上什么,赶紧顺着楼梯往下跑。到了二楼一看,老朱侧身躺着,头发蓬乱,满脸尘土,像是已经没了知觉。仙果顿时便瘫了。邻居给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笃笃笃”的鸣笛声很快就响起在小区内。
仙果记不得那天是怎么回到家的,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女儿陪在她身边,医院。仙果用尽力气问了女儿一句“你爸他咋样”?女儿哭天喊地地叫了一声“妈——”,仙果便昏死过去了。
老朱走了六年了,如果他活着,已经六十岁,而仙果也快六十岁了。她不打算再找老伴儿了,于她而言,缓解心痛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刺绣的活儿。
仙果刺绣的手艺似乎与生俱来,打八九岁起,她就在母亲的针线笸箩里配着五色丝线自个儿尝试。十六岁的时候,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块绣花手绢。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艳红的花瓣层层叠叠,金色的花蕊凝香带露,手绢上就像盛开着一朵真的牡丹花似的。尽管已经很美了,可仙果还嫌单调,便在牡丹上方搭配黄色和黑色丝线,让一只小蜜蜂振翅而飞。谁见了仙果绣的这方手绢都会惊讶,并且爱不释手,问她这手艺是从哪学来的,谁教的。仙果总是不以为然,说没人教,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怎么绣。慢慢地,家里挂出了她绣的门帘,床上摆着她绣的枕套,而电视机“穿”上她绣的套装后,简直成了一件工艺摆设,谁见谁夸。因为热爱刺绣,在村里生活的那些年,不管地里的农活儿多繁重,仙果都要抽闲绣上一针两针。善于刺绣的名儿在村里传开后,人们一面央求她给自己即将出嫁的闺女或即将娶媳妇的儿子绣上几副鞋垫,一面不约而同地把“绣娘”的称号送给了她。
这些年,尽管老了,眼力不够了,但仙果从没放下针线,大件绣不了了,绣的最多的便是鞋垫。慢慢地,小区里熟识的人多了,来串门的人看着一双双绣有花开富贵、吉祥如意、步步高升图案的鞋垫,便掏钱要买。仙果制作绣品从没想着要卖钱,只当作自己的一份热爱。日子平淡清宁,她把对生活的爱绣成一幅一幅的图案,也是她心里对好光景的憧憬。然而,人们一面想见识她的手艺,一面都想来买。起初,仙果不愿收这个钱,拣熟识的邻里,她就送一副两副,但串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又都不愿白拿,便给她钱,三十五十的,把这精美的绣品当作送给儿女们的结婚礼物。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来了。整整六年,仙果把丧夫的伤痛,一针一针绣进了心底。
记得老朱五周年祭日刚过,小区里的老姊妹们便试探着问仙果,想没想过再找个一起生活的。“人活一世,转瞬间便老了。我们原本都想往好的方向走,但冥冥之中还有一个‘命’字在左右。你得往前看呀!”赵姐姐念佛,她这么说,仙果有些云里雾里。她才从悲伤中缓过点神儿来,知道老姊妹们是好心,但很多时候,对于众人的打劝,她听听而已,并不上心。对方话一出口,她便把头摇得很重,说:“还找啥,一个人过吧。”五年了,光景的天窗闭了个严严实实,要想打开,该有多难。
“一个人过?你拿啥过?赶紧想日后吧,靠儿靠女不如有个老头子。”楼上的王阿姨也打劝仙果。“人活着得往前看。我认识一个老头儿,老孙,也是单身,你要不看看?”
人家这么说,仙果难抑哀伤,便小泣一阵子,说:“不找,不找了,还找啥找!”她真没这个心思了。回了家,她不愿进摆有老朱遗照的房间,一见那相片,就忍不住会掉泪,干脆不看吧。
五年,近两千个日夜,尽管孩子们常来,给她送点钱,买些吃穿,但她知道,孩子们也有家,你没灾没病,能走能动,让人家养活到啥时候!想想这些,她便又哭上一阵子,骂老朱狠心撇下她,成了个老寡妇。
平日里,有些好事的人遇见仙果,嘴一撇,惊惊乍乍地说上一句:“看你,这几年老成啥了!”说着,嘴还“啧啧”,似乎只有仙果在变老,也似乎仙果的老牵扯到了他们的痛处。
对这些话,仙果并不放在心上,对方这么说,她只能笑着回一句:“哎,能不老吗?都六十了,早就是老奶奶了。”她虽这么说,心里却还是有些小的不服气,很为对方说话这么冲而感到厌恶。可是回了家,她把手里拎的菜往地上一放,便站到穿衣镜前,仔细端详起自己的脸。去年看鬓角,还没几根白发,怎么今年就多了好些。还有,几粒老年斑从脖梗儿爬上了下巴和眼角。老年斑真难看,长到哪儿都是衰老的象征。还有嘴角,皱纹丝丝缕缕,皮肤松弛而无光。仙果在心里嘀咕,也甭怨人家说,真是老成啥了!作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把一些事搁在肚子里,常常是自己解不开,又不愿对别人倾诉,能不催着老吗!衰老是冲人的弱处来的,你打不倒它,它便使着劲儿打整你。
马上又是端午节,老朱六周年祭日也到了。就在此时,小区里一个女人生活的骤变,让仙果之前的想法有所改变。
这个叫兰荣的女人,刚过五十岁,突然就患上了小脑萎缩症,走路得有人搀,吃饭得有人喂,后来大小便都离不了人了。之前的兰荣,干练漂亮,爱说爱笑,还是什么单位的一个领导,让人无不羡慕。患病后,她衣着不整,邋里邋遢,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像是有些呆傻,简直判若两人。每天上午,兰荣都由丈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仙果买菜回来差不多总能遇见,便少不了一番感叹:人活着活着就出毛病了,再漂亮再富贵的人,一旦被病给拿住,就什么也没了。越这么想,她就越瞎揣测自己的将来:老得走不动了怎么办,要儿女们赡养,可孩子们也都有家庭,进养老院的话,花销更大,自己又没有工资……她反反复复想,上楼都要老半天。进家后,屋子空空荡荡的,除了阳台上的几盆花,似乎再没什么生气,她便悲从中来。
也就是兰荣患病给她心上造成伤痛,几番犹豫后,仙果拿起手机,主动给楼上的王阿姨去了电话,问她之前提到的那个老孙是啥情况,要不找个时间见见。
王阿姨之前给她介绍,她不找,这会儿又有这个意思,人家便在“绣娘,人家老孙正和城西的一个老太太热和着呢,你就甭掺和了。早让你抓紧时间去瞧,你挑三拣四的,嫌这嫌那,人家才不等你呢。机会错过了,你倒又主动起来!”对方一直在说,仙果不言语,对方问她还在听吗?仙果说在听在听,但心已凉了。
王阿姨可能觉得这么说仙果有些急,也有些重,都是女人,能体会到彼此心底的苦楚,便又说:“甭急啊绣娘,我再给你留意着,你自己也上点心。思想活泛点就对了,有个老伴儿,总比等儿女们养活自在!”仙果“嗯”了几声,便挂了电话。楼下,兰荣在丈夫的搀扶下,四处走动,像架着个半身不遂的人似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仙果调转身子不看了,泪花却在眼眶里滚动。
回到家,她把刺绣的活儿拿起来,一针一针,让五色线把日子的念想穿缀起来。好多次,看着将要成型的绣品,她总问自己,绣这么多给谁啊?孩子们的鞋垫怕是几年也使不完,还绣!可是,自己喜欢拿针弄线,尤其是这几年,老朱走了后,真正能挨着心说句暖心话的不是儿子女儿,像是只有这根针了。每一针下去,她都清楚自己想要绣个什么,差多少就能成个什么。跟孩子们说话呢,虽说是当妈的,但总不能随着你的心。儿子身后有儿媳,女儿身后有女婿,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她得掂量。
这几年,儿子女儿来看仙果时,见她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绣呀绣,就说,“妈,甭那么忙活了,辛辛苦苦绣一副,值不了几个钱,累坏了身子,哪头轻哪头重。再说,有您儿子女儿们呐!”
这些话,仙果听着心里舒坦,养儿养女有句体贴的话,她知足了,当父母的不图孩子们给多大回报。不过,她明白,儿女们对再好,也终究比不上有个老伴儿。老伴儿老伴儿,老了才是个伴儿,一代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六年一眨眼,仙果心上的哀思减轻了许多,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日子嘛,总要往前走,往前看。就拿不拖累孩子这点来说,也必须得迈出这一步。相熟的老姊妹中,又不是没有原配去世再找老头儿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她知道。女人在生活的泥淖中其实永远都处于劣势,不像男人,有钱有势可以找大姑娘,女人不能。
一边是老姊妹们的打劝,一边是兰荣生活的骤变。仙果明白了:一个六十开外的寡妇,不找个伴儿咋办,谁养活你!甭嫌人家丑或邋遢,凑合着过吧,找的其实不仅仅是那个人,更是给后半辈子找个生活的保障。人家找你呢,也是为了有个照应,人人肚子里都有把算盘。原配是真感情,续弦是为过日子。
端午节一大早,仙果便起来了,准备去超市买些菜和肉。过节嘛,孩子们中午都要回来吃饭——端午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老朱的祭日小区物业的李女士是个热心人,前一阵子给她介绍了个老头儿,约好了端午节这天下午见面。之所以选在端午,也是因为人家的子女们过节都回来,聚在一起,给爹参谋参谋。
买了菜和肉,几乎没有多瞅别的东西,仙果便去结账。从超市出来,仙果见时间还早,便想起去李老太家串个门。李老太住一楼,但摁了好几下门铃,都没人应答。清洁工张师傅问仙果找谁,她说找李老太,来串个门。张师傅说:“李老太不在家,儿女们放小长假,领着她旅游去了,昨天走的时候我还跟她打招呼了呢。”
仙果“哦”了一声,转身往自家走。小区里,她跟李老太相识较早,李老太也是第一个登门买她鞋垫的人,还总夸她刺绣的手艺好。李老太和老伴儿每月拿六七千元退休金,计划每年出去旅旅游。说这话的时候,老朱还在,他们一面羡慕李老太,一面也说等孙子外孙大了,也出去旅旅游。不过仙果嘴上这么说,其实舍不得。人家李老太两口子都有工资,她不能比。老朱的工资得计划着用,将来有个灾有个病啥的,总得防着吧。老朱一走,天塌了,还能像人家那样去旅游!天不遂人愿,人一辈子,过着过着就遇上难了。
晌午,儿子儿媳都回来了。两个小家庭,六口人,屋子顿时显得小了。大儿子买了粽子,小儿子买了水果,家里有了过节的气氛。
大儿子见笸箩里有一副刚开始绣的鞋垫,便怪仙果。“又忙着绣,我说妈你累坏了身子怎么办!”
仙果边炒菜,边说:“我闲不住,坐着也是坐着,绣着顶打发时间了。”
大儿媳妇凑过来,看着鞋垫上画好的图案,说:“妈手艺真好,怪不得人们夸您,叫您‘绣娘’。绣这么好的鞋垫,拿出去都能卖了。”说完,转身出去了。
厨房里炒菜声响,仙果听不太清楚外头人说话,但隐隐听见二媳妇说:“自个儿要能挣个块儿八角的,也给儿女们省点心,你说呢嫂子。”
仙果听见了,但装作啥也没听见,泪往肚子里咽。端午节,她想高高兴兴的,全家人都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吃顿饭。婆媳关系本来就脆得像张纸,可好歹也是一家人,犯不着这么担心会拉他们小日子的后腿。
二儿媳妇嘀咕这话,仙果的心凉了一大截儿。她想,“谁让你们养活了!我儿子还没嫌弃我呢,用得着你们这么叽叽咕咕!六十岁,虽说到外头找个挣钱的活儿难是难了点,但我身体结结实实,到饭店后厨找个洗碗、剥葱剥蒜的营生总不难吧。再不行,绣鞋垫也不愁养活我自己!”
仙果这么想着,不免有些走神儿,锅里的油点子溅到了手背上,忍不住“啊”了一声。
二儿子进来说:“妈怎么了?”
仙果用嘴吹了吹手背,说:“没啥,油点儿溅手上了!”
二媳妇跟着也进来了,见没什么大碍,但有点酸刻地说:“您可得注意点吧,有个磕磕碰碰,还得要人照顾呢!”
仙果听出了这话里的意味,但不言语,低声说:“没事,准备吃饭吧。”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像针扎似的。
二儿子用胳膊肘杵了一下媳妇,说:“说啥呢!”
饭好了。一家子,七口人,除了老朱,什么也不缺。仙果虽算不上好厨艺,但满桌菜炒得香喷喷的。俩儿子都有工作,各自的光景也不错。想想这些,仙果内心所有的不快都算不了什么。生活嘛,谁家还没个甜酸苦辣。
饺子出锅了,仙果对孙女玲玲说:“玲玲,快给爷爷端饭!”
玲玲十二岁了,早懂事了。奶奶让她给爷爷端饭,她赶紧接过碗,送进卧室,摆在了爷爷的照片前。
仙果说:“玲玲长大了,能帮奶奶做事了,爷爷活着的时候没白疼你。”
听仙果这么说,二媳妇有些吃醋似的,对坐在身边的儿子康康说:“康康也懂事了是不是呀?康康,让奶奶去咱家住,好不好?”
康康五岁,闷着头吃饭,两腮都沾着饭粒。听他妈说让奶奶去家里住,愣了一下,但很快,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不要奶奶去,不要,奶奶会弄脏我的小床。”
康康话音一落,人们都笑了,笑他像个小大人似的能说出这话。
二儿子拍了康康一把,说:“康康你怎么跟奶奶说话呢?奶奶怎么就能弄脏你的床了!”
二媳妇笑得前仰后合,冲丈夫瞪眼,说:“孩子还小,说说而已嘛,用得着你这么发火!”说完,又意犹未尽地对仙果说:“妈,你瞧你孙子!嗬!”这话,不知是批评儿子,还是替儿子撑腰。
康康尽管是个五岁的孩子,不懂事,但他这么说,仙果心里受了极大的委屈。不过,她很平静地笑笑,抬高嗓音,很郑重又带着点逗孙子的语气说:“康康不怕,奶奶呀不去康康家,奶奶哪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爷爷。康康想吃什么,就来奶奶家,奶奶给你做,啊?来,都赶紧吃饭。”
毕竟是节日,一家人凑在一起,满桌菜吃了个差不多。饭后,俩儿媳妇要帮仙果洗碗,被仙果挡在厨房外,说:“你们歇着吧,我一个人够了,去陪孩子们玩。”
二儿子说:“妈,收拾完厨房,睡一会儿吧。”
仙果“哦”了一声,说:“你们睡吧,收拾完了我到楼上王阿姨家一趟,她让我教她刺绣,人老了总得有点做的,要不成天无聊。”
六年了,仙果心里的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之前已经伤了人家王阿姨的心,眼下,物业李女士给介绍了个老头儿,那就去见见吧。迟早有这一天的。
收拾完,仙果摘了围裙,梳梳头发。见人们都睡了,便轻轻穿好衣服,出了门。
街上,隐约有粽香飘过,毕竟是过节,比平日里多了些喜气。手腕上戴着端午绳的孩子从仙果身边走过,笑脸盈盈,让她觉得生活永远都不能放弃希望。仙果给李女士打了电话,相约在超市门口见。放下电话,她心里有些忐忑,又有些不好意思,步子时紧时慢。这是她头一次相老伴儿,对方老老少少一家人,该怎么打量她呢!
端午一过,便快到芒种节气了。在晋北,芒种时节开始耩谷黍,半年又过去了。仙果不想再犹豫了,迈出这一步吧,自己心里先有个谱,回头再跟孩子们说。她想,成不成也就十来分钟的事,而且心里还惦记着笸箩里那副刚开始绣的鞋垫,那图案寓意多好:富贵团圆。
作者简介
许玮,年7月生于山西大同,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供职于大同市南郊区文联。大学期间开始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双义和》1部,散文集《岁月生香》等2部,纪实文学《寻找谢臣》1部,另有散文小说见于省内外报刊。年,荣获“大同市最美读书人”称号。
征稿启事丰寒文学面向全国及海外华人征稿,体裁不限。
投稿说明:
1.本平台关闭赞赏功能,拒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植入。所有稿件一经录用,必付稿酬,每月10日发放上月稿酬。
2.投稿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抄袭者一经发现,永不录用。
3.投稿作者请将文稿,字以内简历,照片这三项放在同一封邮件发出,不愿刊发简历及照片请注明,投稿72小时内有回复,敬请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白癜风专家问诊百姓放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hl/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