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失眠的朋友,本人游飞,心理老师枚,这么多年来,帮助数以万计的失眠者恢复睡眠,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唯独睡眠不行,越努力越睡不着,到底原因在哪里?
失眠的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信心,失去信心的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人沟通交流,越封闭情绪越抑郁,失眠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
上两节我们解读了沟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现象:
为何失眠的人喜欢封闭心门!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人都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总有人时刻像防贼一样,到处设防,防着亲戚朋友,防着所有人,心中怀疑一切人一切事,不相信世间所有人和事。
更有甚至,有的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了!
因为这个“疑”字,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即便不得已身处红尘中,也是把心门封闭的死死的,不允许任何人窥探。
在甲骨文中,“疑”这个字就像一个人站在路口,一只手拄着棍子,一只手摸着脑袋,迷惑不解而不知所措,在远古时代,棍子削尖就可以当做矛来用,所以手里的棍子也指的是武器。
据考古学家推测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外形看,甲骨文的文字已经具有“字体”的模样,而象形文字还远在甲骨文之前,年代比商代还远,我们就姑且称之为远古。
大家可以幻想一个这个场景,在一狩猎为主农耕为辅的远古时代,人类都是群居在某个山洞里的,外面到处都是丛林密布,毒虫猛兽出没,一个人迷失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该有多么的绝望和恐惧?
所以“疑”的本意就是形容人惊恐畏惧的意思。
我们在幻想一下,假如是一个部落酋长,带领一群精壮男人,带着各种捕猎工具,他们具有遇虫捉虫遇兽逮兽的能力,他们还会有恐惧感吗?
人虽然经过数万年的进化,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人始终保留着动物的本能:求生欲!
大自然的动物在野外活动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风吹草动,会立马身体紧张起来,四肢处于随时发动状态,一旦确定有危险来临,会立马逃之夭夭;但是一旦危险降临,动物的求生欲望会立马降到零;
我们都看到猫玩老鼠的视频,猫逮到老鼠后一般不会直接吃掉,都是先玩一会,猫会用爪子拍拍老鼠,让它跑,一旦老鼠有跑的迹象,猫会立马将它拍倒在地,然后继续玩这个游戏,直到老鼠失去了求生的欲望,绝望的躺地上等死的时候,猫才会进食。
大自然中的物竞天择法则就是这样,动物世界的羚羊一旦被狮子逮住,也会跪卧在地,任狮子吞噬,完全失去反抗的意愿。
所以所谓“疑”字表达的恐惧感,无非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写照,没有能力应付潜在的危险,人才会有恐惧,我们经常看到被惊吓到的人会把身体蜷缩起来,龟缩到某个角落里,这是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把身体闭锁的一种本能。
身体的所有表现都是内心的反应,当人把身体“锁住”的时候,心提前就关闭了,经常有那些自闭的求助者来找我,其实他们自闭的本质就是“把心门关的死死的”,不允许或者担心外在力量的入侵。
当外界我危险超过我们的应对能力,人就会首先身体冻结,然后就会心门关闭,本能的反应期待这样能够阻挡危险的侵袭,这是外界因素导致心门关闭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在没有外界威胁的情况下,当事人自己因为执念太深,把自己的心给锁起来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文明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心理问题来源,现在我们就深入解读一下。
因为执念太深,把自己的心给锁住了,为了让大家更明白,我们还是从这个“执”字来分析吧。
甲骨文的“执”字,右边是一个跪坐在地上的犯人,左边双手戴上了枷锁,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人被枷锁紧紧的拷着。
执念,指的就是把人的心紧紧锁住的念头,是不是发现老祖宗造字真的非常有意境,一个字就能让人茅塞顿开,简直太传神了。
想要却拿不到,就放弃想要的念头,不叫执;
想要去争取拿到了也不叫执;
想要去拿拿不到却偏偏去拿才是执;
想要不去拿去天天想着也是执。
所以执的源头是想,不想要没有执;
这个执,本就是贬义词,用通俗的词语表达就是:较真、认死理、钻牛角尖,如果用心理学术语来表述,可以表达为“强迫”。
经记载,世尊初成正觉,叹曰: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因为“执”,我们把我们的思维封闭在狭隘的范围内,看不见更广阔的的天地,思维得到到更高的境界,很难获得超群的智慧,等同于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讲内心与世界隔离。
我经常在失眠训练问: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失眠,有人说是绝症,有人说是贫穷,我说这都不是!
这个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人的鼠目寸光,因为思维格局的限制,这类人把自己的心思定格在日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停地为了世俗烦恼奔波忙碌,这样势必会让人的内心变得焦躁恼怒,身心健康也会因此饱受煎熬。
下面的一个案例,一定要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1%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hl/1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