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准确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辨别距离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早期鉴别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症状有助于疾病的初期诊治和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症状:
1、口齿不清:舌头僵硬,说话含糊不清,舌头打结
2、肌强直:可以明显感受到病人的肌肉呈僵硬感,包括脸部情绪减少、手脚肌肉僵硬,一般称为铅管样肌强直,不同于脑梗死或脑出血造成的折刀样肌强直;3、运动迟缓:主要指病人明显区别于常规状态下的运动、动作的缓慢,如平常可以系鞋带、系扣子,现在却比较困难;4、姿势步态障碍:多见于病人出现慌张步态、小步态、前冲步态,病人姿态不稳,容易摔倒。5、非运动症状也是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临床症状,可以早于或伴随运动症状而发生,包括感觉障碍,有一些病人可在前期产生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病人产生便秘、失眠等;精神和认知障碍,有一些病人在疾病发展两年后会产生精神症状及痴呆表现。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晚期表现为运动并发症,疾病初期服药后走路、震颤表现可获得明显改善,但后期伴随着疗效衰退,小脑萎缩共济失调者最先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走路不稳、行走僵直、震颤等表现。以及出现异动症,包括身体不自主抖动、舞蹈样动作,后期还可导致尿潴留、认知功能损害、骨质疏松、周围神经损害等相应并发症。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步态慌张易跌倒,常因骨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合并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是导致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后期死亡的关键因素。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通过积极治疗,能够控制症状,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小脑萎缩中医属于颤证范围,颤证指风气内动、筋脉失养引起头部或肢体颤动、摇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系列脑系病症,依据临床症状能够称为颤震、手颤、震掉、舌颤等。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中老年人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主要以震颤、僵直、运动减少三大类为主,轻则仅有头摇、手足颤动,重则头部出现严重摇晃,躯体和四肢会有较严重震颤或行动困难,依据中医辨证分析治疗,能够将疾病控制在理想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hl/1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