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曹美勤

“儿媳不容易,待我像亲妈一样好。”谈起在婺源县财政局上班的儿媳曹美勤,婆婆临终前有道不完的感谢和亏欠。十几年前,曹美勤的公公去世后,她就和丈夫商量,把长期卧病在床的婆婆从农村接到县城家中,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尿失禁的老人,毫无怨言。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曹美勤照顾婆婆比孝子还孝顺。每顿饭她总是先问婆婆想吃什么,拣婆婆最喜欢吃的菜去做,多年来,她一直吃着适合老人口味的饭菜。老人久病在床,心情难免烦燥,经常发脾气。曹美勤换位思考,不仅不和婆婆计较,还心平气和地和婆婆谈心,耐心地劝导她,化解老人心中的郁闷。

谁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婆婆多年尿失禁,曹美勤总是悉心照顾,按时给婆婆喂药,每天帮婆婆洗脸、擦身、换衣服,从不埋怨。有时,婆婆觉得自己年老多病,在家里没尊严没地位,细心的曹美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于家里的大事小事,邻里的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酒席送礼金等,曹美勤都先征求婆婆的意见,满足婆婆的自尊心,让她觉得在家中有地位。

为了让婆婆安度晚年,曹美勤还时常为婆婆量尺寸,买来合身的衣服。每天下班回家,曹美勤都跟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逗老人乐,让婆婆生活得舒心愉悦。多少年来,曹美勤家庭婆媳关系非常融洽,从未发生过口角,是邻里羡慕的和谐之家。“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老养老是美德,我也要为子女做个榜样,”每当亲朋好友称赞曹美勤,她总是笑着说。

孝老爱亲——方文付

在婺源县珍珠山乡,只要有人提到方文付的名字,没有一人不伸出大拇指的。

今年59岁的方文付是个科级干部,工程师,家住湖南省吉首市,家有妻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女。他自小在珍珠山读书,年考取赣州地质学校后分配到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工作。   

母亲吴汝凤膝下有五子,方文付排行老二。“父亲早年去世后,妈妈就跟着婺源县城的弟弟一起居住。3年前,妈妈突然怀念起乡下的生活。正好我那时也刚退休,担心妈妈一个人住不惯,我就做通妻子和孩子的工作,从湖南来婺陪伴妈妈。”方文付说。就这样,方文付从湖南独自一人回到珍珠山,陪伴老母亲已经三年。

吴汝凤今年85岁了,每天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她说:“现在没什么烦心事,自己的孩子又陪伴在身边。平常连个咳嗽、感冒都没有。”吴汝凤还说:“我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个儿子,要他回到湖南去。在那,他有妻儿,还有我孙女,一大家子,他现在陪着我,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说起湖南省吉首市的家,方文付说,“自古忠孝两难全”,但自己的行为还是赢得了家人的支持。“我年轻的时候就出去了,在外面一呆就是几十年。湖南到婺源路程比较远,家里面也照顾不到。我想在我母亲有生之年,陪她度过一个快乐的晚年,也算是一种补偿。”

《论语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今天,“大孝子”——方文付,为了母亲,千里返乡,只为陪伴母亲安享晚年。

孝老爱亲——周婷

周婷和俞金贵的故事在婺源步行街一带家喻户晓,大家都对这对年轻人充满敬意。

周婷和俞金贵在大学时恋爱,邻校同专业的两人因为一次邂逅坠入爱河。毕业后,两人相约在南昌同一家企业工作。爱人孩子热炕头,朴素的爱情观让两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一切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

年5月2日,已经和周婷谈婚论嫁的俞金贵,到女友安徽老家帮忙做家务,骑三轮车不慎撞上路边大树,导致骨髓断裂,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从此无法站立。那一年,俞金贵27岁,周婷25岁。

在医院治疗半年,花光了两人此前工作的积蓄,家中也是一贫如洗,病情却不见好转。为了不再增添负债,俞金贵决定放弃治疗回家。跟随俞金贵回到婺源家中的,还有“未婚妻”周婷。

周婷老家在安徽宿州砀山,俞金贵出事后,周婷不离不弃,只身来到婺源,照顾“丈夫”起居。日子长如水,父母不想女儿误了终身,多次要求周婷回去。周婷却不惜将父母电话拉黑,执意“赖”在俞金贵身边。

“读书的时候看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双腿。没想到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到金贵身上,他除了身体的痛,更有心灵的痛,”谈起4年前的那场意外,周婷犹在梦中。

此后,原本已经谈婚论嫁的两个人,因为这场变故到现在仍未领证。

回到婺源没多久,俞金贵父亲又遭遇车祸导致头部重伤,绝望笼罩着整个家庭。祸不单行时,周婷扛起了“丈夫”家的重担。她就近在步行街找了一份卖鞋的工作,一干就是4个年头。为了维持生计,周婷甚至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赚提成。

4年,多个日夜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料,长期的无休无息,周婷日渐消瘦,气色大不如前。年初,“夫妻”俩开个童装店,周婷每天早上把“丈夫”推到店里,晚上再推回家,形影不离。

“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坚守?”“没办法,他这样离不开我。”“因为她的善良。”“夫妻”俩的话简洁朴实,没有渲染,但足以读懂那份朴素真挚的感情。

孝老爱亲——江丽云

位于婺源大鄣山乡源口村的“婺媛红”茶坊春意盎然。女主人江丽云向游客展示茶道,一旁的老母亲躺在摇椅上安然入睡。忙碌的创业中,江丽云早出晚归,母亲成了她的“走读孩子”,这位女老板的孝心赢得当地乡民交口称赞。

年出生的江丽云是家中长女,自年下岗以来,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弟妹3人,都在外地工作。

江丽云从小过着清苦的生活,那时候,没人照顾孩子,为补贴家用,母亲只好带着小丽云去茶场打零工,一起上下班。在这样困窘的生活条件下,母亲艰难地将江丽云和弟妹们拉扯长大。

孩子长大了,母亲却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江丽云的母亲患有糖尿病,自十几年前父亲去世后,她一直把母亲随身“携带”,一来怕母亲孤单,二来也为了贴身照料。

年,退休后的江丽云开始创业,在婺源县大鄣山乡创办“婺媛红”水碓茶坊。江丽云笑谈:“现在退休了想做茶,可能就是那时在母亲背上受的熏陶,这是源于爱的创业计划。”

几年前,江丽云的母亲因糖尿病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心脏、肝脏等受损,且小脑萎缩,记忆衰退,行动不便,全天离不开护理。

自己的茶坊事业又刚刚起步,母亲却病倒了,弟弟妹妹又在外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江丽云只好每天将母亲带在身边,自己早出晚归,母亲也跟着成了“走读孩子”。每天给母亲注射胰岛素,喂她吃饭吃药、帮她洗澡、陪她散步等,成了江丽云每天要做的事情。

“请保姆照顾我不放心,弟弟妹妹在外工作,带着妈妈十分不方便,既然我妈愿意跟着我,那我就继续照顾她,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母亲养我长大,我陪她变老。”江丽云看着躺在靠椅上的母亲说。话虽轻描淡写,但其情感人至深。

助人为乐——汪钊

汪钊,婺源县烟草专卖局一名普通员工。他话不多,为人和善,哪里有困难需要帮助,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汪钊从乡下开车回家,突然看到一个人躺在路边。他赶紧下车查看情况,见一位伤者躺在路上。情况十分紧急,他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同时放置好警示牌,以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伤者汪女士在一家服装厂上班,那天下班后她急急忙忙骑着电动车往家赶。虽然离家并不是太远,但天已晚,气温又低,再加上车速有点快,在经过一处拐弯时,不知撞到什么东西,她连人带车摔倒在马路上。

  因事发时已是晚上,该路段经过的行人及车辆较少,受伤昏迷的汪女士一直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被开车路过的汪钊发现,并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接受治疗。当医院后,十分感激他,问及他的名字,他却笑着摇头,默默地离开了。

“存好心,做好事。”这是汪钊常说的一句话。看到街边的流浪猫、流浪狗,他会医院。看到拉板车的搬运工遇到陡坡上不去时,他会帮忙推一把。“搭把手的事儿。”他笑笑说。

助人为乐——俞跃进

俞跃进,出生于年7月,他是一名保安,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从年起,俞跃进就坚持每年无偿献血,17年28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10毫升,这相当于三个成年人全身血液。而献血的缘由,则与他儿子有关。年,俞跃进的儿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去过全国各地寻医求药,但儿子还是年去世了。年7月8日是年满60周岁的俞跃进最后一次献血,因为根据国家目前的《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年龄满60周岁就不能再献血。对于17年的无偿献血,俞跃进说:“他最高兴的就是患者能够用到他的血,虽然以后不能再献血了,但他还是会为无偿献血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敬业奉献——汪容清

汪容清,负责县城东门桥头圆盘处的保洁员。年6月,汪容清到菜市场买菜时,不慎滑倒摔伤了。七月骄阳似火,他本可以借摔伤好好休养,可他却作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让自己28岁的当教师的女儿“代父扫街”。汪容清说:“现在天气炎热,单位招人很难,自己摔伤了,不能让自己负责的卫生停摆”。担心女儿扫得不干净,他还拄着拐杖,在女儿扫街时“现场监督。

敬业奉献——程杏花

程杏花,环卫工,年7月13日,程杏花在清扫一江两岸时,突然中暑倒地,口吐鲜血,情况危急,医院治疗后,身体初步恢复。单位领导劝她多休息几天,可程杏花却好言谢绝,坚持上岗,又奋战在酷暑下的婺源街头。程杏花高温下“带病工作”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敬业奉献——吴国彬

“我没事,不用住院,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年7月23日下午,医院,面对领导和同事极力劝阻,吴国彬怎么都不肯住院治疗。

当天下午,一名水电工脚下的人字梯不慎翻倒,砸在吴国彬的后背,导致吴国彬当场晕厥。发生如此突发情况,棚改指挥部立即拨打救医院。经过一个小时的短暂治疗,吴国彬清醒了过来。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同事们劝其住院休息调理,可吴国彬说什么也不肯。同事们心里都明白,吴国彬一心想着棚改征迁对象。

第二天一大早,吴国彬拿着材料出门,家人见状忙劝他说:“你身体这样,休息两天再去吧。”“别担心,我身体没什么大事。现在是征迁最重要的时候,我这组的情况我最清楚了,不能因为我而耽误整体的工作进度,我实在安不下心。”就这样,吴国彬每天继续工作在征迁一线。只是每天中饭后,他会到附近的中医店按摩推拿缓解病情。

虽然吴国彬参加棚改是一名新人,但他却是一名有着2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基层”。作为此次清华镇棚改工作组的副组长,他在身体出现警报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退缩,坚持在棚改一线。在他的心里,一心装着征迁户,用真心实意赢得征迁户的一致好评。

征迁户江女士家庭十分困难,老公患心肌梗塞需常年吃药,每年药费一万余元,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吴国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带江女士到民政部门了解低保办理情况,同时介绍江女士到工业园一家企业就业。吴国彬用他的真心实意赢得江女士的支持,三天后,江女士没提任何要求签了约。

“作为棚改干部,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就有了双重身份,既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群众的知心人。”这是吴国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县文明办供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北京
白殿疯是怎样确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wwjm.com/zcmbjc/7967.html